2022年2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0期(总第365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旧书如故人
■王优
《教育导报》2022年第10期(总第3658期) 导报四版

班上成立图书角,师生积极响应,捐书支持。寻出20本旧书,整整齐齐码成一摞,我心中突然有些不舍。

尽管,大多数书的封面已蒙尘,有些纸页已经泛黄。长久以来,它们呆在书架上或角落里,于无望的等待中独自咀嚼寂寞与冷落,不知温热的手指何时能扣开尘封的大门。

那些看过即忘随手抛开的旧书,往后岁月里,也许我再也不会翻阅。此刻,当它就要离开,我忽然心生留恋。其实,留下来,可能依然不会看,但就是不舍。日日相处,并未意识到它的珍贵,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一旦分离,过往的点点滴滴,忽而清晰起来。就像身边事、眼前人,只道寻常,不知怜取。

记得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物资匮乏,工资不高。是草木渐次返青的初春吧,有一天,学校忽然来了个书商,小推车里全是书。我挑选了四大名著,硬壳精装, A4纸大小,褐色的封面泛出光泽,厚重又大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开,新书特有的油墨味道直往鼻子里钻。手指在书页上反复摩挲,目光在字里行间游弋。

特别是《红楼梦》,我一直非常喜欢,先前曾经借阅过。村里流转的老书,书角翻卷,页面脱落,有些书页在时光的啃噬之下已经残缺不全。也见过庄重古朴的,在朋友父亲的卧房兼书房里,上中下三册,线装、竖排、繁体字,读起来顿来顿去,自带一种冷傲。借来的书,捧在手里,像隔了篱笆撸一只萍水相逢的猫,有靠近的愿望却难免疏离。当时就想,如果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书,置于床头,想看就看,该有多美。

可是,价格不菲。许多老师围着看,指点议论一番,渐渐地也就散了。我一边算计口袋里的钱,一边讨价还价,满脸通红却坚持着。最终用半月的工资买下了这四本书。摞在一起,捧在胸前,像捧着四块金砖。那一刻,只觉内心沉静而充实。

此后,我断断续续地买,也断断续续读。闲暇日子里,翻几页,睃几行,在文字里暂忘烟火人间的悲欢,琐碎的日子于是平添了一缕自在安然的趣味。

后来,我为工作辗转奔波,书与文字渐渐淡出生活,变得无用而奢侈。再后来,日子有了闲,口袋里也有了钱,却没有了买的兴致,更没有潜心静读的心境。买过一套《追忆似水年华》,厚厚的三大本,唯上册看了一多半,其他两册,至今躺在书柜里。近日看到莫言说买了不读又何妨,心下释然。心仪的书,仿若故园在那儿,老友在那儿,总有一天,兴之所至,欣然前往,推门而入,把盏言欢。

尽管岁月流逝,但对旧书还有旧情,对阅读还有向往。“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每每读到此句,总要停下来,愣神好一阵儿。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正如钱红丽说:“读书,日渐成为抵抗平庸生活的一种仪式,深夜临睡前读上十余页,仿佛额外接收着一份来自天外的嘉奖。”

如今,故人将别,但书声琅琅处,故人将走进更多清澈的眼眸,滋润更多年轻的心灵,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