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4期(总第366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小鑫“变形记”
■曹明雄
《教育导报》2022年第14期(总第3662期) 导报四版

“曹老师呀!让这小鑫的父母到学校来下吧,上课打闹,不听劝告,公然和老师顶嘴,有时连教室都不进,你要让他家长来,把他的情况与他父母交流一下,影响太恶劣了!”邓老师一进办公室,教本都未放,一脸愠色地对我说,“这孩子,没救了。你不要对他仁慈,否则,他会让大家上课都不省心。”

邓老师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教学兢兢业业,对学生要求严格,上课不允许做小动作,这对好动的小鑫来说,无疑是上了枷锁。师生摩擦也就发生了。

之前,邓老师就向我反映过几次小鑫的问题,我总是说:“孩子也可怜,父母长年在外做点小生意,托管在别人家,咱们老师还是原谅下。”我连忙给邓老师倒了杯茶,请他坐下。邓老师拍了拍衣袖上的粉笔灰,叹口气说:“我又没惹他,只是敲了敲黑板,提醒大家要认真,要听讲。结果他在下面说老师有什么神气的。你说气不气人?”邓老师看了看我,又说:“找他父母吧!不然后面课更难上。”看着邓老师期待的眼神,我不好意思再说孩子可怜。“再给我一次机会吧!这次孩子若还没转变,就联系他家长。”我许下军令状。

用什么方法引导小鑫呢?我陷入思索之中。检讨写过,保证念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过,谈过心……可每次的改变总是昙花一现。怎样才能让他“变形”呢?

这几天在赏析古诗词时,正好学到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我脑筋动了一下。试试这样?

我急忙去找小鑫。小鑫气呼呼地坐在教室座位上,嘟着嘴,看着我走近了,才低下头。

“小鑫,我能跟你谈下吗?”

小鑫不吭声,默默跟我来到教室外面。“小鑫,老师让你听讲,你为什么不听呢?”我瞅着他的眼睛问。

“邓老师总是恶狠狠的,让我们坐正,不许做小动作,我只是让同学帮我捡块橡皮,结果他就训我。”

“那你晚自习上了厕所后就不进教室怎么解释呢?”

小鑫不说什么了。

“你呀,还是要多反思自己,多想自己的问题。学然后知不足,老师讲,还是要认真听,这样才能进步。”我拉起小鑫的手,将他的衣襟扯了扯,“你有什么意见,可以私下与邓老师交流。现在,你已影响了邓老师的工作,邓老师让我请你的家长。我已为你立下了军令状,你要在这次彻底转变,不然,我也只能麻烦你家长了,你愿意麻烦家长么?”

小鑫的眼睛动了动,“老师,还是不麻烦我家长吧。”“可以呀,我们不麻烦家长,但我们要假想爸妈回来了,他们会怎么样呢?”我停了下,又说,“我们刚学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现在,我们就来虚写一下父母回来后,假想他们到了学校,他们会对你说什么,有什么动作、神态等,你就写一写吧。”

小鑫是作文困难户,平时写个检讨书都困难,语句都不通顺,更不会用描写,这对他是个考验。

果然,写了大半节课,他只写了两段话——

爸爸说:“小鑫呀,你怎么在学校不听话呢?要遵守纪律,爸妈在外多不容易啊!要好好学习,不要惹老师生气,知道么?”

我说:“爸爸,我错了,我对不起你们,我一定要守纪律。”说完,我低下了头。

这两句话是通顺的,我对他进行了肯定,我让他将契诃夫的《变色龙》这篇文章打开,让他观察大作家是如何描写对话的。

他看了一下,“有些对话是将说话人放前,有些说话人在中间,有些是在后面。”小鑫挠了挠脑袋。

“那你知道为什么有时说话人在前,有时在中,有时在后吗?”

小鑫怔住了,半天不吭声,默默地看着书,忽然,他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说:“在前的是直接介绍说话人;放中间的是一个人说了话后,又停顿了下或做了什么动作等,然后继续说;放后的是您讲的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不知对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我也像哥伦布发观新大陆似的看着他,这是小鑫吗?看来,还是平常对孩子关心较少啊,我心中有一丝愧疚。

“嗯,你观察得很仔细,那你能模仿用下吗?”

“我可以试下。”他腼腆地说。

嗨,小家伙还学会害羞了。小鑫又去动笔,我再引导他看书,一起修改。后来,我又引导他进一步看《变色龙》,文章是怎么开篇的呢?当时是一个什么环境呢?发生了什么事呢?……

小鑫一点点写,我一点点改,后来,他的文章《爸爸回来了》还在报刊上发表了。这以后,小鑫逐渐变了,他说:“我要努力,不然,我真对不起帮助我的老师、关心我的父母。”当然,他的父母没有因为孩子违纪到校过,倒是每周一次亲情视频通话,让他倍感温馨。不过,这是我联系他父母让做的,没有告诉他。

小鑫也爱上邓老师的课了,有问题还主动向邓老师请教。邓老师悄悄问我:“你想的什么法啊?能让小鑫变形。”

我嘿嘿一笑:“那有什么法,耐心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