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8期(总第3666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小学生奖状越来越多——
是奖励“贬值”? 还是人人精彩?
本报记者 张文博
《教育导报》2022年第18期(总第3666期) 导报一版

近日,一则“娃娃开学拿奖”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小女孩从学校拿了一摞大大小小的奖品和奖状回家,诸如闯关小达人、魅力好少年、新概念三好学生等,妈妈一边发出赞叹,一边调侃称:“你这是去了批发市场吗?”此视频一度登上热搜,有网友表示“别人家的孩子”,“实力凡尔赛”;但也有家长发出质疑,像这样的奖状,我家孩子几乎每个学期都能拿回来五六张,这样的奖状真的有“含金量”吗?

那么,奖状广泛发放,学校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家长们对此又如何看待?

小学奖状“泛滥”,含金量却不高?

        在过去,谁家的孩子要是能拿回一张奖状,都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因为过去的奖状数量较少,一般只有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三好学生这几项。

但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想获得一张奖状简直太容易了,小学生人均一沓“奖状”,因为现在的奖状真的太多了。除了传统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以外,还增设了学习标兵奖、学习之星、成绩进步奖、英语小能手、语文小博士等等。

“如果要把孩子得的所有奖状都贴出来,估计一面墙都贴不下。”女儿就读二年级的琪琪妈从收纳袋中掏出了一大摞五花八门的奖状,有正常尺寸的,也有巴掌大小的,“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纪律之星”最常见,其他的还有“书写之星”“闯关小达人”“智慧之星”等等,清点下来一共有五六十张之多。“孩子刚获得奖状时,无论是我还是她,都很兴奋,有时候还会拍照发发朋友圈。”琪琪妈发愁地说,还没到两年,就发现家里的墙上已经挂不下了,因为孩子拿回来的奖状实在是太多。

琪琪所在的班级有42名同学,不管是在学习方面、劳动方面、乐于助人方面等,只要表现不算糟糕,几乎人人都能得到奖状。诸如:学习进步奖、文明小标兵、勤奋之星、团结友爱之星、手工达人等。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一张奖状那简直是最高的荣誉象征。那时候只发两种奖状,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全班能得奖状的只有几个人,剩下的大部分同学什么都没有。”儿子读小学一年级的柯驿爸爸回忆起自己读书的年代,“我们小时候想要拿奖状,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不像现在的小学生,人人都有份。”

现在,基本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奖状都是人手一张,可以说是达到了“泛滥”的程度。而孩子对于自己得到奖状的事情,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谁不希望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得到肯定和认可呢?

这样的奖状真的有“含金量”吗?家长们不禁发出了质疑,更有家长表示,学校和老师别设那么多没有用的奖,以免让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的奖状含金量并不高,以前都是在学习上表现非常优异的学生,才有机会得到奖状,但是现在,即使学习成绩一般,并没有太大的进步,只要其他方面表现还不错,就能得到奖状。

奖状的意义在于认可,更在于激励

但是,也有家长认为,奖状不一定只奖励学习进步的学生,成绩也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只要孩子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都应该给予奖励,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也会变得更加积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上学的积极性,还会有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身心。

“给学生颁发奖状,是对优秀表现的一种肯定。”成都市某公立小学班主任告诉记者,奖状的意义在于认可,更在于激励。前者是给一些成绩不错、表现好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优异表现需要被肯定,给他们发奖状自然无可厚非;至于后者的“激励”,则是针对一些表现还没有那么好的学生,给他们颁发奖状可以激励他们变得更好,同时保护到孩子们的自尊心。

更何况,学校颁发奖状的评判条件,并不只有学习成绩一条,她举例,艺术小达人、环保小卫士、劳动小能手等,这些奖状的评判标准就并不是学习成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不应该只抓着孩子的成绩不放,当他们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给予肯定。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得奖,是大多数学校设置奖项的原则。记者了解到,虽然各个学校设置奖状的项目不同,比如:有些学校设置了纪律之星、进步之星、学习之星等奖项;有些学校设置了“好习惯”、“劳动积极”、“体育健将”等奖项,但是学校设置奖项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在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让每个孩子都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加孩子的自信。

那么,奖状多了,得奖变容易了,会不会降低奖状“含金量”,失去了颁奖的意义?

“以前能得奖状的,确实主要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但时代变了,教育理念也变了,现在更多是多维度评价孩子,不会只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德育处主任张玉石认为,扩大学生得奖层面,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有利于看到更多孩子的优点,这无可争议。但她也建议,学生得到奖状以后,老师和家长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避免他们骄傲。

“有的孩子在得到了奖状以后,会觉得很开心,到处去炫耀。”对于这样的行为,她建议老师和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奖状的真正意义,防止他因此而变得骄傲,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再接再厉,争取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得到更多的奖状。

编后

小学奖状泛滥,其原因在于赏识教育盛行。赏识教育的本质是欣赏和爱,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在赞赏中觉醒,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我完善和进步。因此,相对于所谓的“含金量”,家长要明确奖状背后的“正向激励”更重要。

每一个有“温度”的奖状背后,都包含着设计者的用心,看似“人人有份”,实则“人人精彩”。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内心比较脆弱,如果只给少部分学生颁发奖状,嘉奖和肯定的效果达到了,但对于剩下的学生来说,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让每个孩子都能拿到奖状,是为了鼓励孩子,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学校和老师用一张张奖状,放大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看似含金量平平的“奖状大户”,实则是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下,孩子们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自信。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奖状泛滥的弊端,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每个人都有奖状,所以不努力了。

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最应该做的,不是抱怨奖状太多,而是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认识奖状。告诉孩子奖状的真正意义,这只是对上一个学习阶段的总结,无论有没有拿到奖状,最后拿到多少奖状,都不要骄傲或失落,因为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下一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然,我们的家长也要学会肯定孩子,无论孩子拿的是三好学生,还是劳动标兵,这都是一种荣誉,家长不要总是拿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

孩子所获得的荣誉,都值得被所有人肯定,在小学阶段没有必要计较奖状的含金量,更没有必要比较奖状数量的多少,颁发奖状的真正意义,在于激励孩子一次又一次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