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21期(总第366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当孩子要去“捞蝌蚪”……
■钟乐江
《教育导报》2022年第21期(总第3669期) 导报三版

上周六下午,天气很好,我和爱人就带着4岁多的孙女甜甜到郊外去玩,主要是让她走进大自然,呼吸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吮吸大自然中泥土的芬芳。

我们来到一处休闲之地,有一大片草坪,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晒太阳、放风筝、玩各种游戏,好一片热闹的景象。

草坪旁边有一个小池塘,池塘周围也有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在捞蝌蚪。小孙女很好奇,看着其他小朋友在捞,她也想去。池塘边卖小水桶、捞蝌蚪网子的商贩则在一旁不停地鼓动:“小朋友,买一个网子吧,捞蝌蚪很好玩呢。”“爷爷奶奶就买一个吧,又要不了几个钱。”商贩越是卖力推销,小孙女就越是想买,越是想去捞蝌蚪玩。

看着小孙女渴望和坚持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何不趁此机会给她进行一次爱惜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呢?于是,我掏出零钱给她买了一个小水桶、一个网子。

小孙女高兴极了,很快加入了捞蝌蚪的队伍,我则在一旁护着她,以免她不小心掉进池塘里。

大约下午5:00多,一些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提着自己的胜利果实(小水桶里的蝌蚪)陆续回家了。小孙女因为年龄小,不会捞,没捞着几只蝌蚪,但她仍然很高兴,也提着水桶准备回家了。

我问她:“我们把蝌蚪带回家吗?”

“当然啦,那些哥哥姐姐不是都带回去了吗?我也要带回去养。”她开心地答。

“甜甜,我们把小蝌蚪带回家,它们想爸爸妈妈了怎么办?它们的爸爸妈妈想它们了怎么办?”

小孙女愣住了,没说话。

“甜甜,这些小蝌蚪这么小,我们带回家,它们吃什么呀?饿了怎么办?要是饿死了,多可怜呀,它们的爸爸妈妈要多伤心呀!”

“那……爷爷,那怎么办呀?可我也想和它们玩呀。”小孙女还是有点不舍得的样子。

“你已经和它们玩了这么久了呀。你要是想它们了,我们下周又可以来看它们,到时,它们可能就变成小青蛙了呢。可我们带它们回家,如果它们饿死了,你就再也看不见它们了。”

“那……好吧。我们把它们放回去吧。”

于是,我带着孙女回到池塘边。“小蝌蚪,快去找你们的爸爸妈妈吧。”看着回到池塘中的蝌蚪高兴地游来游去的样子,小孙女有点不舍地说道。

听了我们爷孙俩的对话,看见孙女将小蝌蚪放回了池塘,后面也有一些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将蝌蚪放回了池塘。

“爷爷,我们下周一定要再来看小蝌蚪。”小孙女边走边回头,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回家的路上,为了安慰她,我给她讲了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童话故事《送小龟回家》。故事写的是,妈妈从市场上买了一只小乌龟供儿子玩耍,儿子玩了一天,发现小龟不吃不喝,心里很纳闷。爸爸说,是小龟很孤单,想爸爸妈妈了,想回家了。于是一家三口冒雨送小龟回家,把小龟放回了河里。这个故事寄寓着不能人为制造骨肉分离、玩弄小生命的思想,蕴含了生命和人性意识的教育理念。

小孙女听了这个故事,说:“爷爷,我也不买乌龟回家玩。下周,我们就只去看小蝌蚪,不捞蝌蚪了。”

听了孙女的话,我和爱人会心地笑了。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里饲养小动物的多了,有的甚至专门养起来给孩子取乐。再加上一些有益或珍稀动物在餐馆的出现,这种残杀生命,无视生命的行为,都给孩子以不良的教育影响,导致孩子从小缺乏生命意识和同情意识,致使一些孩子从小就无视小动物的生命,甚至残忍地对待小生命。

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契机在于及时主动把握。作为家长,在亲子陪伴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诸如“捞蝌蚪”这样的有利时机,在具体的情境中,给孩子以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给孩子施以健康的教育影响,传递家庭教育的正能量,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