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23期(总第367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六个下功夫”是新时代教师的行动指南
■成都师范学院培训管理中心 李德树
《教育导报》2022年第23期(总第3671期) 导报三版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培养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习总书记的“六个下功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是教师的行动指南。

“六个下功夫”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它明确了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首先,特别强调品德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六个下功夫”中多数内容和要求都是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以及国家的大德相关。其次,强调人才素质要求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六个下功夫”特别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远见卓识以及奋斗精神,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六个下功夫”,是一个整体,也是六个重要方面。“六个下功夫”不仅是宏观的,高远的,也是具体的,低近的;不仅是要求也是操作;不仅是教育指南,更是行动指南。我认为,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精准把握,笃信笃用。

一、端正认识,明正观念,提高站位。

认识和观念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急剧变化的时代需要我们接受新的思维和观念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纠正错误和过时的观念。全社会要彻底转变唯学历的选人用人观念,转变唯分数、唯智育的教育教学观念,宽容失败、尊重个性、崇尚多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虽不能起决定作用,但也不能成为局外人,将责任全诿于他人,诿于社会。

教师提高站位,明正观念,端正认识,将认识统一到“六个下功夫”上来,共同为“六个下功夫”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六个下功夫”不只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只是某一个阶段就能够完成的事情。“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只是一节课的事情,落实“六个下功夫”是全人全岗全程全域全方位的事,人人责无旁贷。把人才培养工作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环节、全过程延伸,实现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二、辩证思维,处理好几对关系。

教师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六个下功夫”做实做到位,必须处理好几对关系:要处理好学科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长远与眼前的关系,课上与课下的关系,个体与班集体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教师无论教什么学科,对学生发展而言都是局部的,要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以整体定局部。不论教什么学段,对学生发展而言都是短暂的,教师要抬头看路,理头拉车,以长远定眼前。每一节课都是整体中的局部,要水乳交融,珠联璧合,局部融于整体之中。六个下功夫,分是措施,合是目的。合则活,分则伤,六方面功夫都要下。“六个下功夫”既是可分的,又是一个整体。既需要分项分步分时落实,又必须统筹落实,相促相生。

三、提升自我,争做四有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遵循。

有理想信念,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体现了思想育人的导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之本,教师作为教育之本,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而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有全体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这种观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就像一棵棵小草,需要教师这个园丁去浇灌、呵护。但教师在浇灌中使用什么样的水、何种肥料,都影响着小草是否能够健康生长。理想信念不仅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也是每一名教师的灵魂之钙,更是每一名学生急需补充的思想之钙。

有道德情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体现了道德育人的导向。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是道德楷模。反之,老师道德滑坡,学生的思想自然正不了。因此,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有尊严,有职业荣誉感,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扎实知识,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体现了知识育人的导向。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如果自己一瓶不满、半瓶晃荡,那是教不好学生的。扎实的知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勤勉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面临的教书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教师甚至有一种危机感,因为学生学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如果教师固步自封就会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要甘当小学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更要加强研究学习课外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有仁爱之心,这是教师从事的职业所需,体现了和谐育人的导向。孔子曰,仁者,爱人也。教师就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只有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了爱人之心,才会产生教育育人的动力,否则,只能是应付了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必须心怀理想,出于爱心,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涌现出一大批好老师。仁爱之心,既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挑战,要想有仁爱之心,必须热爱这个职业,把学生当亲人,努力与学生和谐相处,成为一家人。同时,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教师队伍行列,实现学生想当教师,教师想教,学生其乐融融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