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25期(总第367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站在儿童身后……
——探访成都市第三幼儿园
■本报记者 钟兴茂 倪秀
《教育导报》2022年第25期(总第3673期) 导报二版

绕过一幢幢的高楼大厦,一栋红色的城堡式小楼悄然出现在眼前。“叔叔,早上好!”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仰着头,笑盈盈地向保安问好。这里便是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它坐落在繁华的春熙路旁,一百年日新月异、人来人往,不曾变址。

提起成都三幼,附近的居民都竖起了大拇指:“这所幼儿园办得好!”那么,成都三幼到底好在哪里?一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它有怎样的传承与创新?又能为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怎样的经验?本报记者日前走进该幼儿园,一探究竟。

儿童本位,为终生发展奠基

走进成都三幼,一棵高耸的银杏树下,小朋友们正在操场上踢皮球、踩泥巴,玩得不亦乐乎。对面是游戏区,山坡、树屋、木桥、流水……沿着游戏区往前走,又来到了“游戏商业街”。此时正是大班孩子的大创游时间,身后的几间屋子是儿童世界的理发店、小医院、餐厅,扫健康码、测体温、叫卖吆喝……一派热闹景象。

“扫码测体温,这些都不是老师教的,完全是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模仿大人。”幼儿园园长曾琴说,“游戏是儿童最佳的学习方式,我们主张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孩子自己去想象、模仿、创造,教师则作为观察者,从解读儿童游戏反应、游戏表现入手,去发现儿童。”

六一儿童节表演筹备期间,成都三幼中班教师王茹兰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大胆将班级舞台剧的筹划交给孩子们。讨论中,她建议选定已有的剧本进行改编,但孩子们却热衷于讨论细节,在剧本没有敲定的情况下,就津津有味地商量起细节和对话,因此筹备进度落后于其他班级。“心里虽然着急,但我依旧说服自己尊重孩子们的做法。正式表演前,我们班只排练了一次,但最终的表演效果却很好,每个孩子都记得台词,清楚走位。”她说。

“我们希望能够站在儿童身后,去观察儿童、发现儿童、支持儿童,增强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曾琴介绍说,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从建园初期就刻在三幼的基因里。20世纪三十年代,成都三幼就提出“为儿童成长培根、为民族复兴树人”的育人理念,近一百年来,一直坚持观察儿童、研究儿童的生活、学习方式,尊重儿童的生命样态,努力用最适合儿童的方式培养儿童。

西学中用,幼儿教育“中国化”

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如何根植于成都三幼?伴随着中国学前教育的萌芽,这一理念的运用,又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结出怎样的果实?翻开一本本依旧散发着油墨气息的旧教材,一张张泛黄的老张片,一段幼儿教育“中国化”的三幼实践浮现在眼前。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创办于1914年,原名“树基儿童学园”。最初为教会办学,校舍、环境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带有西方文化的特色。1938年,完成加拿大多伦多学前儿童教育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研究学院学业的蒋良玉,怀着“欲救中国,先救儿童”的心愿,毅然远渡重洋返回祖国,任树基儿童学园第一任中方园长。她一方面秉承观察儿童、研究儿童的西方学前教育先进理念,另一方面又大力改革,在选编教材过程中,大量使用中国的民间儿歌、故事等,传习民族文化。

“要做一个优秀的幼教工作者,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孩子,针对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1945年,中国学前教育先驱卢乐山担任树基儿童学园主任及园长,她带领教师进一步研究儿童的特点、研究儿童的需要,编写了《儿童舞蹈》《幼稚园春夏秋冬四季教材》《幼稚园音律活动》等书。

“《幼稚园春夏秋冬四季教材》的自序中响亮提出不以成年人的喜恶要求儿童的观点,今天看来也很前卫。”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鄢超云认为,教材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入学时间、自然节气、传统节日编排教学内容,涵盖常识、故事、儿歌、谜语、游戏、律动、音乐、手工等各个方面,对当今的学前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卢乐山担任园长时期,树基儿童学园还进行了大量的幼稚教育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实验研究,开始研究中国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等方面的课题,不断探索,总结出切合中国国情、切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游戏和活动。

变与不变,回应时代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树基儿童学园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持续实践“从儿童生活中来、到儿童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

进入新世纪后,三幼的教师用新《纲要》理念检视幼儿园的游戏,发现老师越来越成为游戏的“导演”,儿童的游戏权力大打折扣。因此,成都三幼发出“幼儿游戏还是游戏幼儿?”的追问,并发起了“寻找失落的游戏”系列教改活动,采取科管研师、教师研生、换位体验等方式,解决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问题,真正实现尊重儿童,让儿童在游戏中自主发展。

为了让游戏精神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在创造性游戏中深化出“自发游戏”板块;在学习区活动的基础上衍化出“游戏+伙伴任务”模块;将一日生活活动中表现出特别意义的事件整合成“游戏+生活”模块;克服集教活动中教师过度教的状态,从而促进儿童在自发的基础上形成更高水平的自主行为能力,让其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里,以儿童的方式(即游戏的方式)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

“一百年日新月异,改变的是社会对更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需求,不变的是以儿童本位的初心。”曾琴感叹道。新时期,成都三幼又提炼出“为儿童办乐园、为国家办好园”的树基教育哲学,在继续坚持儿童研究、努力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同时,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将优质园、普惠园办到更多民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