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26期(总第367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广汉:“融创设计”撬动课堂变革
■本报记者 夏应霞
《教育导报》2022年第26期(总第3674期) 导报三版

“老师,这是我用超轻黏土做的生肖虎,送给您!”日前,记者来到广汉市金鱼一小采访,在该校的“川西粮仓艺术工作坊”,看到几名三年级的孩子送上自己设计、创作的作品。这些“生肖虎”姿态各异,呆萌可爱,有的小老虎上有各种点缀,创意满满。“遗憾得是,孩子们制作更可爱‘冰墩墩’已经被疯抢一空。”执教这节美术课的正是该校副校长邓发竹。

今春开学后,邓发竹设计了“泥塑冰墩墩、生肖虎”美术手工制作课。课堂上,邓发竹让学生观看北京冬奥会盛况和农历虎年的短视频,引出“冰墩墩”“生肖虎”的教学内容。接着,她现场示范冰墩墩、生肖虎的泥塑制作方法。学生认真观看后随即模仿创作。一块块超轻黏土在学生手中翻飞,他们极尽搓、揉、压、捏、扎之能事,将一件件萌态可掬、独一无二的“冰墩墩、生肖虎”制作出来,给师生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惊喜”。

“融创课堂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范式。融创课堂的教学设计‘融创设计’,实质是‘融创+设计’。”广汉市研培中心专职教研员、“融创课堂”课题主研蒋玉国介绍,融创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习对象的特点,采用技术融入、学段融通、学科融合和生活融贯等手段,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和当前的教育技术支撑,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实现思想创意、精神创立、方法创新和路径创生的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教学设想与规划方案。“通俗地说,‘融创设计’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让教学融入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完成真实的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融创+设计”

从理念到现实

“融创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种理念,融是手段,创是目标。”金鱼一小校长曹建波是《融创设计——绘就课堂教学的新蓝图》一书第一章的作者。为了将“融创设计”研究深透、实践落实,在蒋玉国和专家的指导下,广汉市一批年轻的校长、教师踏上了一条从理念到现实、走向融创教学设计的“不归路”。

教学设计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教学设计的融创走向?教师怎样进行融创设计?从理论溯源、内涵解读到行动框架、操作路径、案例分析,这帮研究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教学设计者必须有精确的判断力、谨慎的态度和系统策划一个方案的才能,否则就会导致时间、资源的浪费,学习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曹建波和同事们研读了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关于教学设计的书籍,为融创设计找到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多元智能发展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但如何让理念转变为现实?如何为融创教学设计提供相应的模型?从理念到现实的转身面临诸多问题。

“融创课堂不是为了求新鲜而追赶时髦。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基于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课程文化和学科特质的‘灵魂’(主题),这种课堂指向的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关注学习者,是融创设计的起点和终点。”曹建波说。

在“有为而融,自然而创”“只要有课堂,就要有设计”等理念的指导下,金鱼一小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了系统建构。比如,学校因为地处被称为“川西粮仓”万亩粮田示范基地,2018年学校美术组利用这一地方元素创建了“川西粮仓”艺术工作坊,创建成为德阳市艺术特色学校。走进“川西粮仓”艺术工作坊,孩子制作的传统民间体育用品沙包、抓子、鸡毛毽儿,还有用五谷杂粮做的贴画、用草绳编的各色玩偶,创意十足,富有童趣。

“让孩子用秋收的资源,自制的环保体育小玩件,远离电子产品,让他们在游戏中自觉多运动,不但进行了环保教育,也将美育和体育相结合,可谓是一举几得。”曹建波说,学校申报了市级课题,对“美劳体融合的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进行系统实践和研究。

在学科教学上,如何在教学中增加趣味?《农村小学数学“趣智”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应运而生。曹建波说,就是以“专业化备课”为抓手,融合语文组和数学组的力量,研究如何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如何深度参与课堂,并通过学习产生智慧。

“将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融进课堂教学,比如在上‘圆柱’这一单元时,我拿出像圆柱的萝卜,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上‘体积’时,我将孩子带到沙堆,让他们自己感受体积的概念,这种不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该校教务处副主任陈娟说,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就是用身边的资源,思考怎么组合利用、有效整合和组织,要用设计的理念来实现课堂的融合和创生。

融创课堂新样态

打破教室的墙壁

连山一小是广汉市比较知名的小学。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校搬迁到现址。“我们在广汉东面,每天师生迎着朝霞来到校园。‘向着太阳快乐成长’就成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朝霞品质阳光少年’是学生的成长目标”。”校长黄若庆是一名数学教师,他充满诗意地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园地,象征性地将欧拉的“七桥问题”——18世纪初普鲁士的哥尼斯堡,有一条河穿过,河上有两个小岛,有七座桥把两个岛与河岸联系起来。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步行者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一次走完七座桥,最后回到出发点。后来,大数学家欧拉把它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一笔画问题。在象征七座桥的几条路径上画满了数学的单位和符号,“孩子们走在这里,想到这个数学问题,会给他们播下科学的种子。”黄若庆说。

在校园的另一角落有一块“多肉种植园”。“这里是娃娃们最喜欢的地方。其实,种多肉和教育孩子是一个道理,有时候水浇多了,它会长得不好。它们只需要少量的浇灌,主要是阳光和等待,就会给你带来惊喜和享受。”他说。

连山一小以“融创设计”为基本理念,以深度学习为价值追求,以促进学生思维力发展为目标,促进现代课堂新样态的生成。“学科发展的趋势就是从合到分,现在正在走向新一轮的合。我们要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的边界,促进学科及学段间的相互渗透,进行交叉的课堂活动。”黄若庆说。

蒋玉国以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为例进行讲解。一般的教学设计是学生课前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来。教师让学生认识圆是一个曲面图形,再通过不断地对折手中的圆,观察发现折痕所在的线段是直径,那个点就是圆的圆心,从而揭示直径、半径和圆心的认识。“不同的阶段对‘圆’的定义不一样。更高学段的关于圆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老师可先让学生自由画圆,有的学生画了上下左右均匀分布的4个点,连接四个点的四段弧构成了一个较为规范的圆。受到启示,更多的学生画了8个点、16个点、32个点……这样设计的课堂,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触及了圆的本质。”蒋玉国说,这就是学段融通。

在讲“百分数问题”中,教师可以出示ppt引入“1月30日我国确诊人数比1月23日增加了148%。疫情期间医生休息时间比去年休息时间减少了85%……”也可以提问“口罩3月的价格是1000元一箱,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请问4月价格是多少?”这种生活融通教学设计会有效吸引学生学习。

融创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为而融,自然而创”就是融创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师成长的路径

融创设计的区域推进

蒋玉国说,广汉市采取以点带面、区域协作共进的方式开展融创课堂的研究,组建四个子课题单位和一个融创设计课题组,重点突出融创课堂的教学设计。通过课题研究,组建了教师发展共同体,实现课堂变革的同时,成就了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是“融创设计”的主干力量。对“融创设计”的深入研究,让一批优秀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经过学习、消化、写作、实践迅速“化茧成蝶”。有力地激励了他们主动改变课堂,主动改变教育样态的内驱力和积极性。“激发他们成长的内驱力需要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和搭建平台,这是构建融创课堂持续推进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强化他们教育教学改革主体角色意识的核心。”蒋玉国说。

其次,名师作为“融创设计”的专业引领。近两年,借助“成德同城化”平台,广汉市积极融入省内教育发达地区工作室建设。广汉市与成都市新都区建立工作室互建合作渠道,双方互派优秀教师参加对方工作室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广汉市还有8名干部教师参与四川省第二届鼎兴工作室、7名干部教师参与成都市第三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这些都为“融创设计”提供了强大的“软实力”。

最后,“县域教研机构+”是“融创设计”的现实保障。现在“县教研机构+省内教研机构+高校专家+课题基地校联合实践研究”共同问诊融创课堂教学设计、指导融创课堂构建的工作机制。广汉市从参加融创课堂构建工作起,先后在总课题组负责人王建强、华南师大教授曾文婕等教育专家引领下完成融创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并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县域研发团队多次参与融创课堂高端论坛,深入融创课堂参研学校的交流、指导。

广汉市金鱼一小的孩子们在“川西粮仓”艺术工作坊展示自己的作品。(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