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20期(总第301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美好的教育,值得用心书写
《教育导报》2016年第120期(总第3017期) 导报二版

这一年,我们聚焦了那些教育大事件?

年初,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焦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上,立德树人、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成为其中的关键词。回望这一年,四川省的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没有减速,在国家画出的教育发展“新跑道”上,展现了教育大省奋勇前进的身影。

◆从严治党

我省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巩固“三严三实”成果,深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工作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监督检查,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本报先后进行了“两学一做党旗飘扬”系列报道、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系列报道、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报道、高校党的建设、贯彻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系列报道,反映了全省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高校在抓好党的建设,促进教育发展所作的努力。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改革一直在路上。今年,我省在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普通高中评价改革、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均迈出坚实的步伐,同时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深化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驱动力,推动我省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4月,《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2021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9月,《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发布,明确要促进学生认真学好国家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促进高中和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和选拔水平。

11月,《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发布,明确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涉及范围、保障及13个关键词,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除制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也于今年全面启动,改革将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本报通过政策解读等形式对以上重大教育改革均做了集中、突出呈现。

◆教育精准扶贫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这一年,我省全面落实《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有序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就业创业能力培育计划、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等,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扶贫优势,做好对口联系帮扶工作。

省教育厅在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代际贫困根本途径的同时,深化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工作,先后选派8名优秀干部到武胜县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村主任助理。近两年来,对口帮扶的武胜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本报先后报道了中江县等地方教育扶贫典型经验,以及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行之有效的扶贫举措,并刊登了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扶贫日记数十篇,充分反映了我省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教育现代化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景广阔。今年是教育信息化承前启后、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省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本报先后重点报道了纳溪区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学校应用的改革实践、成都市以信息化整体推进教育发展等地方典型经验,以及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情况与成果,反映出我省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上取得的进展。

◆依法治教

3月,2016年全省教育法治与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旨在学习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的精神,全面推进我省依法治教,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依法治教要转变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贯彻管办分离原则;要推进依法治校,完善教育治理体系;要强化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素质等。

本报先后推出了《让法治渗透育人管理每个细节——德阳市“三治”融合依法治校新模式观察》等基层实践报道,以及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中小学章程建设等相关报道,并进行了教育政风行风监督报道,反映我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释放改革创新活力的新进展。

◆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

“十三五”期间,作为我省脱贫攻坚区域重点中的重点,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继续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抓好大小凉山农村“一村一幼”工作,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等。2016年,我省全面推行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依托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优势,民族地区教育普及水平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得以提升。本报多次深入三州及三州外的少数民族地区,客观真实地反映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

年度重大策划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期回望市

(州)行

★秦巴山区教育采访纪行

★乌蒙山区教育采访纪行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职教强国系

列典型报道

 

这一年,我们关注了哪些教育话题?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一年,我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关于学校、教师、学生这些教育个体经历的变化、遇到的问题、找到的方法。表象纷繁复杂,问题不断涌现,证明他们始终行进在没有走过的道路上,处于探索进行时的状态。这一切都让我们观察、思考,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思政课,如何叫好又叫座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该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大学生对思政课并不“感冒”,台上教师自说自话,台下学生不听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措施可以改变思政课的现状?记者调查发现“贴近学生、有时效”的思政课受欢迎。同时,思政课的改革,不能过于强调方式方法和手段,更应扎实做好课程建设。

当公办学校“松绑”之后

成都市武侯区将一所新办中学作为改革试点,教育局下放人事权、财权和自主管理权给学校,在学校实行教师自聘,经费包干以及学校自主管理。学校自主公开招聘,自行制定办学章程、发展规划及课程设置开发等,自主决定校内教师的聘任和干部选聘。在管理上推行“大部制”,去掉办公室等行政机构,取而代之的是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家委会等权力机构,迈出了探索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一大步。

未来教师,路在何方?

一则“在线辅导老师时薪1.8万元”的新闻将“网络在线教师”这个新兴职业拉入公众视线。如今,借助网络平台的搭建,不依附学校或其他机构而存在的“独立教师”越来越多。他们将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教育模式多元化,善于创新,注重课程融合,这一切都逼迫着体制内教师改革教学方式。

农村小微学校如何浴火重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学校的发展开始经历一场恶性循环:学生人数减少,导致乡村小学教师无心教学;质量下降,导致更多的学生流向城区学校。广元市利州区的10多所小微村小联合成立了“微型学校发展联盟”,实施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六大行动,唤醒校长和老师的主体意识,呈现了农村小微学校突围和新生的可能。

十余年探索,高校自主招生向何处去

自2003年我国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开始,十余年探索,自主招生打破了大一统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为高校招生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不断面临着质疑和挑战。考题量身定制,开放性题目是主流;自主权扩大,如何既保证公平又兼顾实效是问题;考核方式多样化,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必须坚定的方向。

少年和他的“江湖”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对于事件中的“主角”之一——欺凌者,我们少有机会去观察、了解,他们被称作“问题少年”。“问题”在哪里?实际上,暴力的实施反映出来的恰是心理上的缺失,比如情感需求偏差,得不到认可等。缺失可以补救,需要身边人强大的爱心、持久的耐心和正确的方法,剥离孩子犯错的表面行为,探寻他心灵深处的脆弱和需求,找回一条明亮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