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35期(总第368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双减”之下,如何给孩子学习成长提供支持?
实习生 马晓冰
《教育导报》2022年第35期(总第3683期) 导报三版

如今,随着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少,孩子们的空闲时间大幅增加,而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质量的担心也在随之增长。

“双减”之下,如何更好地为孩子学习、成长提供支持?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陶沙针对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方面的困惑做了一场专题讲座,为家长们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直面并克服教育焦虑,支撑孩子向好发展

“我作为一个六年级孩子的家长,也经常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一些焦虑,我想这可能是大多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一种情绪。”陶沙说。有调研结果表明,近70%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感到过焦虑,如何认识和解决家长对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焦虑情绪,是处理孩子成长中问题、支撑孩子向好发展的前提。

正确认识,是克服焦虑的第一步。陶沙指出:“实际上,家长体验到的教育焦虑并非‘双减’以后才出现的问题。自从有了家庭,有了养育孩子的需要,作为家长常常就会感到一种‘养育的焦虑’,这是一件很自然、很正常的事,只不过焦虑的主题和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有一定的变化。”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担心孩子的饮食营养、身体健康问题,到现在关注孩子的成人成才、未来发展问题,焦虑的主题都是随着生活条件、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变化的。

家长要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这种比较负性的情绪是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既包括孩子当前的发展状态与家长期望的差异,也有社会的挑战和宏观问题的泛化与折射,还包括家长对自身成长的不满意,所以这种情绪的产生不能单纯归因于孩子的“不努力”“不听话”。

陶沙认为,“双减”政策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其实是“有增有减”。过去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的无序竞争带来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但在教育质量能否提高、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是否真正得到满足等方面,家长也会产生新的焦虑。解决焦虑的方法有很多,陶沙建议,家长可以通过把焦虑写下来的方式,系统梳理想法,同孩子多多交流。此外,家长也要注重自身的发展,通过拓展自身生活的丰富和广阔程度,提高家庭整体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程度。

提升满足感和获得感,培养学习内驱力

人们常说,“成长其实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说易行难,在孩子学会自己成长的旅程中,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是不可或缺的。陶沙指出,学习的内驱力最大程度上来自于胜任学习带来的精神满足感,没有学习活动中的满足感和获得感,就培养不出真正爱学习的孩子。

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做不好、做不到,继而带来的不投入、不喜欢,而不是孩子一开始的不上进、不喜欢努力才造成的做不到。“这是属于能力、技能上的缺陷导致了孩子不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精神的满足感。”陶沙说。缺少成功的体验,相应的也会缺少不断尝试和努力的动力。所以,不管是处理孩子不爱读书、不爱学习还是偏科的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孩子的“症结”所在,在“诊断”后及时进行补救性的教育,帮助孩子自发地产生改变。

所谓“不教之教,无言之诏”,一味地指挥和要求孩子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是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的,也不利于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增强。陶沙建议,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多进行一些亲子互动,比如,可以在闲暇之时和孩子玩“凑十游戏”,在玩耍中锻炼运算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把学习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提升能力,还能令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除此以外,家长还需要有耐心,孩子的学习内驱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构的,学习要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需要家长也爱学习,建立一个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真正把社会当成大课堂,让孩子在生活中的学习和探索得到充分肯定,使自学自励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

把握孩子学习情况,多关注孩子的纵向成长

“双减”之后,学校考试不公布排名了,学生成绩也不再整体公开,没有期末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作为参照,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功利性也相对减少。但在优良的等级区分度并不大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如何把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也成为了一个新困惑。

陶沙说,没有横向对比,就要更关注自己孩子的纵向成长。经常性地去了解孩子学习进展和效果的途径有很多,她举例道,“加强同孩子每日的交流,询问孩子学习的进展、学习中的问题,翻看孩子的书、作业本等都是日常中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方法。”她特别提倡家长和孩子每周一起做系统的梳理,梳理一周以来学习的进展和问题,随着孩子的成长,到中高年级,他就会具备独立梳理的能力。在梳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一起做总结,一方面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另一方面通过建议和帮助给孩子提供支撑。同时也要加强和老师的联系与交流,不是简单地问结果,而是要问过程,比如孩子的课堂状态、作业情况、可改进之处,这样即使没有孩子的相对排名,家长也可以很好地把握孩子的学习进展。

学校的作业减少,孩子的空闲时间变多,家长们也会担心怎样分配和利用时间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发展?对此,陶沙也提供了具体的建议:比如,可以多把时间用于户外的体育活动,有日光下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是目前唯一被证明可以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有效办法;也可以选择多进行课外阅读,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还有利于人脑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是丰富精神生活、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其他还包括艺术技能的学习、家务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对孩子的课余生活也是一个很好的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