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37期(总第3685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推开阅读那扇窗
■本报记者 殷樱
《教育导报》2022年第37期(总第3685期) 导报二版

读书是校园最重要的底色,一所理想的学校应当充盈着浓郁的读书氛围。庆幸的是,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持续推动校园阅读,让教师影响学生,学生带动家长,唤醒全民阅读。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因阅读而受益的师生及家长,从他们的故事中去窥见阅读的力量。

书中自有引路人

近日,丹巴县城区第一小学几名学生的文章在家长微信群中传阅。“这几篇文章能在《甘孜日报》和《四川民族教育报》上发表,真是了不起。”来自偏远牧区的扎西罗布家长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

在发表文章的学生中,有一名叫根色珠玛,原本居住在丹巴县最偏远的小村寨,二年级转学到城区第一小学就读。刚到新学校,她连最简单的看图写话都不会,老师也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然而,当她发现教室的过道尽头全是书籍,怯生生地从书架上抽取了一本儿童绘本后,她与这些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3年多,她在校园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仅丰富了知识,写作水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她所撰写的文章多次获得县级和州级奖项。

根色珠玛的成长得益于学校推行的自由阅读模式。6年前,时任学校校长的杨莉发现,学校半数以上的孩子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回到家没有好书可读,而学校图书室里的书却静静地躺在书柜里,很少有人去借阅。“为何不将这些书籍全部搬到教学楼里去呢?”在她的建议下,学校图书室里的图书全都搬到了过道旁,或教室内的书架上,书与学生的距离不再隔着厚厚的一堵墙。

如今,在学校,随处可见摆满书籍的书柜,孩子们可以自由借阅,阅读的种子正在该校开花结果。为了让学生的阅读与本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基于嘉绒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已立项,并在该校进行研究推广。

“读书”不如“用书”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开展的“读创行”活动,就是打破传统阅读模式,通过“以创促读”的方法,倒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最近,六年级学生薛皓文的书包里,每天都揣着一本关于如何写好侦探小说的书,由他创作的侦探小说目前已完成了10万字。为了创作好一部小说,他如饥似渴地研读了大量的书籍:怎样写好小说,他读《写作课堂》;如何创作侦探故事,他去读《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小说中涉及十二生肖,他就去找《草木子》来读……

“这些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而作,有了创作的目的,他们会自发地去阅读,而不是老师去‘喂’给他们。”薛皓文的语文老师万庆华告诉记者。从2007年,万庆华就带着学生从读书到“创书”,有了创作的念头,学生会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理解作品内容、学习创作方法,广泛阅读和深度阅读相结合,阅读效果空前。

万庆华每带一届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就至少能出一本书。目前,她正带着班上的学生集体续写《外星人爸爸》第3部,学生要去阅读关于宇宙、物理等方面的书籍,他们还在教室里建立了一个文件夹,把新闻或书籍上看到关于科学最前沿的资料收集起来,供创作需要。

开展读创行活动以来,全校师生已完成12本原创作品。而这些成绩是建立在学校浓厚的阅读氛围基础上。银都小学的学生爱读书,老师更爱看书。因为,只有当老师回归到读者身份,真正了解一本书,才能真正引导孩子热爱阅读和创作。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了《精进》这套书,我终于明白高效能人士是如何提升专业水平的。……”在周一的行政会上,教师魏阳莉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近日的阅读心得。

在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每周一上午的行政会不是一场枯燥的事务性会议,而是在一位行政人员的读书分享中开始。而下午的教师例会永远不会超过20分钟,因为剩余时间大家要进行好书分享。

“在龙泉五小的教师,每周都有推荐书目,人人都有阅读计划,人人参与阅读课题研究。”魏阳莉告诉记者,学校提出“生活阅读”,从书、事、人三个维度进行课程设计,“阅读,就是一个积极的能量场,滋养着每位老师和学生的灵魂。”

阅读对于新教师来讲,更是一条快速进行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刚当教师时,我对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困惑。”乐山市柏杨小学教师刘叶霜回忆,还好遇到了学校的“晓语工作室”,给自己推荐了很多专业书籍,一本一本地啃过去,她慢慢找到了方法与路径。

2016年,乐山市柏杨小学“晓语工作室”成立,致力于儿童阅读和语文教育研究。在领衔人陈晓波的推动下,师生一起读书、定期分享。后来,学校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读书内容也不仅仅限于教育专业,甚至连当时交流到该校的老师强勇军也受到感染,加入了读书会。

在读书会“浸泡”了几年,从不爱读书到考取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再到负责现任学校的德育工作,强勇军表示,是阅读改变了自己。闲暇时间,他会在办公室看会儿书,一开始被同学撞见,学生会惊呼:“强老师也爱看书?”时间久了,学生会主动来跟他借书看。“你看,我也可以给学生做好爱读书的榜样!”强勇军笑呵呵地说。

唤醒家长的“教育力”

阅读,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还有家长。

在理县下孟小学,从2019年实施“让阅读陪伴乡村”项目,就开始探索构建“金字塔”式的“家长读书班”模式。学校引导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书架”,并授予每一个家庭为“书香家庭”。家庭书架的建立,不仅让学生有了阅读自觉性,也让一些父母有了阅读的行为。

当家长萌发了阅读的意识,学校就开始构建“种子行动”的塔身,选拔培养家长读书班成员成为种子选手,带动实现班班有“家长读书班”。学校也为家长们颁发“讲者证”“家长读书班学员证”,并送上由校长亲笔签名的书。

“自从有了家庭书架,我们家就多了很多亲子阅读时光,也让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换一种心境和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这是另一种陪伴,无需成绩的回报。”……

从话题“如何创建家庭书架”到“家庭读书氛围需要家长来带动”,“家长读书班”正在渐渐改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言行举止。

把乡村学校家长读书班办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里,从书香校园到书香家庭,从亲子阅读到亲情陪伴,阅读正在成为家校共育的桥梁。下一步,下孟小学将培育家长读书班志愿者,让他们带动村民,在村寨建立村寨读书班,让村民们都来读书,用阅读促进乡村父母的自我教育,用教育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