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期(总第301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巨婴国》:直击成年人的心理痛点
■吕冠兰
《教育导报》2017年第1期(总第3018期) 导报四版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巨匠拉伯雷曾经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巨人传》,讽刺教会的虚伪,也宣扬人性,肯定人的善良及创造力。而今,我国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所著随笔集《巨婴国》,则直击成年人的心理痛点,探讨人的成长。

在武志红看来,“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巨婴便是由此而来,我们之中的很多人,虽然身体成年了,但心理还停留在婴儿期。武志红表示,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还没有超过一岁,基本还停留在口欲期。口欲即口腹之欲,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国人便把一切动物都吃到肚子里面去,想尝一尝它们的独特味道。不知道美食界对此作何感想?我国的美食文化可是国人引以为自豪的。

婴儿期的孩子,一般有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这3个显著特征,对照成年人来看,武志红认为:“在各种经典的中国式现象中,基本都可以找到这三类心理。”

在书中,武志红列举了成年人处在婴儿期的表现,正如序言中所总结的那样:“这些巨婴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这些巨婴特征,一些来自成长经历,一些来自文化遗留。尤其是后者,可能占据更大部分,毕竟,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同时,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从心理学角度对传统文化做检讨,武志红显然得心应手。

随着时代进步和信息发达,世界好像越来越光怪陆离,我们时常为一些社会现象感到困惑。武志红认为,中国文化的本质,其实是“都在找妈”。以婴儿的共生特征来看,这种现象便是一种共生,像我国的大家庭氛围、集体主义等,都可理解为大家共生在同一个体系、同一个群体之中。目前普遍被理解的男权社会,在武志红看来,其实还有很多母系氏族社会的残留,就像我国的传统文化孝道,其实更多地是对母亲权利的捍卫和维护,而非是对父亲的孝。男人对于女人的情感,也不过“看起来是我在照顾你,实际上在精神、情感上是以母亲为中心的。”

显然,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和成长经历不同,对于成年人的这些婴儿性格,武志红没有给出具体的改变措施,他认为关键还是要认清自我。“像苏格拉底说的,要认识你自己。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我自己,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人,如果把自己搞清了,也就把很多事搞清了。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入,对中国集体性的认识也就越深入。”所以,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也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问题的答案,也许就在我们内心深处。要时时警醒,处处检讨,这样才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武志红的这本《巨婴国》也许正是开创之作,让我们能够不断反思,借此前行。毕竟,身处这个复杂世界,如何看待社会现象,如何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如何看待自己都很重要,《巨婴国》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