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52期(总第370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讲“活”道理 打造“金课”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万尧绪
《教育导报》2022年第52期(总第3700期) 导报三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专门就思政课提出了要求和期许,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把道理讲“深”从教学内容层面指出了思政课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道理讲“透”从教学目标层面指出了思政课要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金课”;把道理讲“活”从教学方法层面指出了思政课的教学要遵循“八个相统一”的原则。“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教学的三个维度指引了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方向,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想要把道理讲深、讲透,就必须把道理讲“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以问题为“路标”,让思维“活”起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只有把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和价值导向与同学们的困惑联系起来,讲清楚学生的疑惑,才能引导他们正面思考,对国家、社会和自己充满信心。因此,想要讲活”思政课,就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一个又一个问题为“路标”,引导学生找寻答案。

一方面,要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当前中国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对待资本等等。思政课教师要把教材与相关重大问题有机结合,以辩论、案例等形式抽丝剥茧般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思政课教学不能忽视与大学生群体生活、思想紧密相关的生活场域,否则容易导致“供给目标”与“需求意向”错位。要结合学生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转化、提炼,形成既有针对性又成体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身边问题中不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带给学生难忘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以历史为“坐标”,让视野“活”起来

思政课既不是视野狭窄的“小学问”,也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纯学问”,而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视野宏大、胸怀远大的“大学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要想讲“活”思政课,就要擅长运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视野,从丰富的历史素材中挖掘出宝贵的精神资源,转化成课堂中的教学元素,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引导和启迪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以历史为“坐标”的思政课堂,学生能够通过聆听讲解,在时空转换中回溯历史,回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精神典型的诞生地,把抽象的精神符号重新植入历史的情境,让抽象的精神具象为鲜活的场景、鲜活的人物、鲜活的故事;让教材里的原理和理论,在生动的故事中可观可感、可亲可近;让青年学生在历史中自信,在对比中澄明,根植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自信。

以学生为“信标”,让课堂“活”起来

要想讲“活”思政课,就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进行研究,充分激活学生主体性作用,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方面,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课堂上围绕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设计专题研讨、主题辩论、情景剧表演、优秀论文分享、调研成果展示等同学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做好画龙点睛工作,加强引导和总结提炼”。如此,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另一方面,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思政课教师在案例选取和教学内容侧重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学生间对思政课学习的特殊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课堂才能“活”起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政课的获得感,上好每一堂“活”的思政课,才能打造“金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