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52期(总第3700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陈东永: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
■本报记者 倪秀 葛仁鑫/文 方慧敏/图
人物《教育导报》2022年第52期(总第3700期) 导报四版

 

■本报记者 倪秀 葛仁鑫/ 文   方慧敏/图

       在四川教育界,陈东永是一位不得不提的校长,儒雅、专业、务实是大家对他普遍的印象。他的履历简洁却不简单:1992年入职成都树德中学,历经英语教师、教务处主任、副校长等岗位,2010年开始执掌这所百年名校;2019年,陈东永离开树德中学,担任新创办的天府中学校长,一切从零开始。

    成都天府中学是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以下简称“天府新区”)2020年才开始招生的新学校。筹备之初,陈东永就参与其中,他希望在这所学校里,教育能放慢节奏,能重拾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这是他从教的初心,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教育追求。

一次反问:名校校长不流动,谈何教育公平与均衡?

“总要有人去,也总要有新的人来。”2019年8月23日,是陈东永正式离开树德中学的日子,在给老师们的告别会上,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成都树德中学,也就是四川乃至更大范围内人们熟知的成都“四七九”里面的“九中”,是一所响当当的名校。执掌这所名校近十年,似乎已功成名就,为何要离开?当时坊间有各种版本的传言:“被民办学校高薪挖走了!”“要去当行政领导了。……”各种猜测,足见陈东永在四川教育圈的“江湖地位”。

在8月23日的告别演讲上,陈东永解开了谜底:他仍在体制内,将去天府新区,参与筹办政府新建学校天府中学,并担任天府新区中学首席校长。

坐在天府中学4楼的办公室里,陈东永先和记者讲起了几年前的这场“风波”。

“最初我也是拒绝的,但是去新区看了之后,内心被触动。”陈东永说,最初,天府新区向他发出邀请时,他是拒绝的。但天府新区的领导没有放弃,三番两次邀请他去新区看看,甚至有一两次,陈东永是泪流满面地离开。2014年,天府新区才设立,新区教育面临着解决教育供给不足和优质资源缺乏的双重难题。陈东永作为教育人的内心被触动:总该有这份担当和责任吧。没有人去,怎么发展?如果名校校长都不愿意流动,那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怎么来实现?这是陈东永当时不断反问自己、说服自己的一个原因,责任使然。

而另一个原因,是藏在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四七九”3所学校是成都市直属学校,陈东永离任时,他是3所学校中最年轻却任期最长的校长。从干部任用的要求来说,他即将面临的可能是两种情况:在“四七九”这三所学校中轮岗任职,或者去教育行政部门工作。

而这两种,都不是他想要的。

“我是做老师的,在学校做专业教育的,行政部门不适合我;在3所学校中轮岗,和一直待在树德中学区别不大。”在陈东永看来,无论从遵守干部任用规则还是传承教育事业来说,都不能忽略对人的培养,他离开,下面的干部才有成长的机会,才有人不断去传承这份事业。

在现实里,其实很多人难以割舍掉这种名校光环。名校往往有成熟的体系和平台,有雄厚的师资,更有社会口碑和家长拥护。但“如果没有了名校支撑,我能不能办好一所学校?”陈东永也在反问自己。离开树德中学、创办天府中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像一次求索。与此同时,也是一种可能性的探讨:名校校长,是可以流动的,也是应该流动起来的。

陈东永在餐厅与学生交流

一种坚守:教育要有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

陈东永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一直以来,他都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兼具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这种追求在他当老师和校长的过程中都能看到端倪。

1992年,陈东永从万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来成都找工作,“那会儿省会城市都没到过,根本不知道树德中学就是名声在外的九中。”在专场招聘会上,陈东永在展位上看见树德中学位于宁夏街,以为是所普通的民族中学,就上前应聘。

“那会儿如果知道是九中,多半都不敢去报。”事后他才知道,学校预录用的一位新教师临时退出,树德中学急需一位英语教师,而陈东永恰好是英语专业毕业,且专科阶段成绩优秀,于是幸运地成了替补,是那次招聘中仅有的两名专科生之一。之后,树德中学再也没招收过专科学历的老师。

“这么高的平台,我能够教好吗?”为了做好准备,陈东永之后的整个假期都没回家,做练习题、听英语听力,恶补高中英语知识体系,这份努力一直延续到他整个从教生涯。

钻研教材、创新教法、充分备课,陈东永很少在晚上11点前休息,扎实的准备让他上课不看教材也能娓娓道来;每次学生考完试,陈东永当天就会把所有试卷批改完,那时还没有电脑,他拿着直尺绘图进行考情分析……这样的节奏持续了15年以上,陈东永所带的历任班级英语成绩都稳居全市前列。

陈东永认为,老师多做一些努力,学生自然效率更高。后来他常常跟年轻教师分享自己的这段经历,“人生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但个人的努力和追求,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

走上行政岗位后,陈东永对心中理想教育的追求仍未减弱。2010年,走上树德中学校长岗位,他出台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补课时间、砍掉年级月考、重视生涯规划……

另一方面,阅读是陈东永很看重的事情。他现在依然保持平均每年读50本以上书籍的习惯。

“有些变化可能外界看不到,但自己能明显感受到处理问题时思路更快、视野更宽阔。”陈东永把阅读当成精进自我的途径,更作为培养教师的一大法宝。

在天府中学,无论是班主任工作研讨例会,还是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例会,都有学术性主题学习的环节,研读优秀学术文章。同时,学校还为教师制订了“三年阅读计划”,涉及教育、历史、哲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书目,“不只是教学水平,我相信老师们的专业见解、教育境界、人格境界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教育追求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数与名次,好学校的衡量标准也并不局限于考多少清华北大。”陈东永希望追问的是,学生考上名校之后,是否还有持续的动力继续发展,是否还有足够的创造力来为社会添砖加瓦?而想要得到肯定的答案,就需要教育人坚守教育初心。

一个答案:理想的教育,可以真实发生

“自今日,至未来”是天府中学的校训。

“天府中学,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陪伴孩子在理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让孩子在成长中触摸理想,承接未来。”这是陈东永对校训的解读,寄托的是他对理想教育的希冀。

这样的理想,如何去达成?

在天府中学的校园里,陈东永几乎每天走一两万步。他出现在操场、在课间的楼道里、在课堂上、在食堂里……出现在每一个有学生的角落。目前,陈东永能叫出天府中学的学生80%的名字。

陈东永与学生一起打篮球

在校园里,陈东永和学生达成了默契:随时随地都可以向校长提问题,无论天文地理还是食堂饭菜。这让他收获了不少信任,除了提问,学生也能够像对待朋友一样跟他交流,谈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家里给的学业压力等等。在他看来,一个好的校长,必须真正参与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去,“与师生建立一种真诚、亲密、温暖、有力的教育关系,更能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小石(化名)初一刚入学的时候,集体跑步总是在最后,而且情绪容易失控。一次晚自习时,陈东永看见小石在教师办公室哭,正准备过去问问情况,却被小石吼道:“校长,你不要管!你管不了!”

针对小石的情况,陈东永多次提醒老师们,给予足够包容与耐心,让他能在诚挚友爱的环境里慢慢变好。果然,到了初一下学期,经过老师们的鼓励与引导,小石变得积极、阳光,陈东永在食堂遇见就问他:“你现在跑步怎么跑得这么好了呢?”

有了相互的信任,小石坦白了自己的心思,原来是有了喜欢的女生,所以要好好表现,“但陈校你不要多想,就只是喜欢,没别的什么。”

那一刻,陈东永知道,他和小石真正的教育关系建立起来了,“相信学生,对学生好,学生自然能在这种环境里展现出天性中最美的一面,从而平缓地顺着个性去成长。”

如果说校园里的每个个体是一个点,陈东永则努力地将所有点串联起来,由点到线、成面,从而形成一个让每一个师生都可以自由呼吸、向上生长的生态系统,“哪怕有一天毕业的孩子忘记了在这里学习的知识本身,他也不会忘记这里生动、温暖的学习过程。”

如今天府中学有了初一、初二两个年级,今年高中年级也即将招生。但陈东永一直让老师们坚持着慢节奏,上课讲懂、讲透,不要贪多、求快。每学期留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新课吃力的孩子能补一补、追一追,而学懂弄通的同学也能去课外更大的天地探索。

对此,家长们会有焦虑。“我们不是不讲成绩,而是讲如何取得成绩。”面对家长的心思,陈东永“对症下药”,“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师水准得到有效提高,教育过程有科学含量,怎么会没有成绩呢?”

偶尔,也有同行问陈东永:你是名校长,招的都是优秀的老师,学校硬件也好,我们没有这个条件的学校怎么办呢?“对学生好、爱学生,又需要什么条件呢?”对此,陈东永支招:老师多做一些功课,提升教学的精准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然能把学生教得更好。

“我们愿意以最深的虔诚,从生命关怀出发,去缔造教育最美的当下,去塑造和发展每一个孩子最好的未来。”采访结束时,初夏的阳光正透过百叶窗洒落在办公室内,学生们在操场嬉戏,快乐的笑声也同时传来。陈东永望向窗外,感受着这一切,仿佛有一种东西在悄然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