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54期(总第370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创新教学模式——
运用“小先生制” 建好“学习共同体”
■实习生 马晓冰 本报特约记者 李益众
《教育导报》2022年第54期(总第3702期) 导报二版

课堂开始,一位扎着高马尾的“小先生”走上讲台,举起课本,组织大家一起温习课堂内容。老师则站在一旁,默默环视,不时向学生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日前,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围绕“学共体·小先生”主题举行第十一届“精致的课程与教学”年会。学校老师鼓励学生争当“小先生”,即知即传、即学即教,让学生站在“课中央”“学中央”。

建立“学习共同体”

变“讲堂”为“学堂”

办学20年来,该校教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展“小班分层、因材施教”的探索,解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问题;研究“有效的合作学习”,将学生差异转化为学习资源;推动“学习共同体”建设,追寻理想的课堂形态和师生关系。

在建设“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学校意识到,课堂精彩不是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课堂。在阅读《陶行知文集》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受到启迪:教师与学生一起“学”,学生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去“教”,实现“教”“学”互补,“教”“学”协同,“教”“学”相长。

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如同源头活水,为锦官新城小学的教学研究注入前行的动力。2021年,学校确立了新的研究课题——《在小学应用“小先生制”促进“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变‘讲堂’为‘学堂’,给予学生带得走的能力。”锦官新城小学校长李俊霞表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呵护儿童天性,发展儿童个性;尊重儿童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人人争当小先生”“人人会当小先生”“人人能当小先生”……当前,学校正致力于让生生之间的差异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资源,为每一位孩子创造当“小先生”的机会,培养每一位孩子当“小先生”的能力,让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状态得以更好生成。

激发教师

从“学而不厌”走向“教学相长”

在体育课“篮球多人运、传”练习中,体育老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四人小组,要求小组内成员相互配合,轮流担任“小先生”,组织其他同学练习。“小先生”不仅把组织、引导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会主动给动作做到位的同学点赞。

老师也并非“甩手掌柜”,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组织者的身份不能丢失,必要时要给予“小先生”帮助。同时,“大先生”也要向“小先生”学习,和“小先生”平等互助、共同进步。

“小先生制”的提出给教师的专业能力带来了新挑战,要想学生当好“小先生”,需要教师具备更高水准的思维品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最大的难点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老师观念先转变,课堂学习主体关系、学习的形式、氛围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李俊霞说。

在四节研讨课中,老师们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当“小先生”的机会,让他们品出学习中不一样的味道。只有将课堂从“讲堂”变成“学堂”,学生才能投入地参与、自信地展示。

成就学生

促进自主学习、协同学习、深度学习

“小先生制”的核心价值是帮助学生、信任学生、发动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学习、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推动“小先生制”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应用,学校在三个关键环节着力:预学、互学、共学。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以“学”定教。

预学:教师在解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预学单”;学生根据“预学单”进行前置独立思考、自主练习,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

互学:运用“小先生制”助力同伴互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应发展。教师围绕学习的核心问题设计“导学单”,学生根据“导学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宜的学习任务,“小先生”担当学习的组织者,实现组内分享与助学。

共学:在“小先生”互学的基础之上,教师通过“倾听、串联和反刍”,获取普遍信息,有效生成解决核心问题的关键对话,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共同学习,形成更加优质的“学习共同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