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56期(总第370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第二届全国融创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与会专家倡导——
以“融创”为帜与高质量同行
■赵灵 本报记者 夏应霞
《教育导报》2022年第56期(总第3704期) 导报三版

“融创课堂,是教师以生命为原点,以统整与融合为手段,以发展与创生为旨归,以生命成长规律和知识内在结构为方向,重在唤醒与激发生命个体成长动能的课堂。它打破了学科间、学段间、班级间以及课堂内外的界限,着力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学科渗透和融通,促成思维跨越和创新。”近日,第二届全国融创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成都天府第四中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老师们相聚云端,共商融创课堂,共话教学改革。

◆“融创”的思想——

有为而融,自然而创

“融创课堂,正是为实现素养导向的教学而进行的积极尝试和探索,它为课堂变革竖起了一面前进的旗帜。”研讨会伊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马宪平教授在致辞中说,“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指向,注重课程的育人功能,特别强调‘学段衔接’和‘跨学科主题教学’,这与课题组所提出的‘技术融入、学段融通、学科融合、生活融贯’的‘四融’相吻合,充分说明研究的前瞻性!”马宪平还说,融创课堂是对当下课堂“供给侧”结构的全面重构,为教师提供发挥育人功能的平台,为学生开辟发展核心素养的道路,标志着教育行为的改进。

“长期以来,我们在引领和服务四川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何为一线老师找到一个既能“上天”、又能“入地”的课堂教学范型和操作路径,让师生在课堂均有所得?”省级课题主持人王建强在“融创课堂,重构关系的课堂转型”主题报告中说,课题组从国家政策“风向标”、考试改革“指挥棒”、教育研究“参照点”、五育融合“突破口”四个角度确立了研究方向,对“融创课堂”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基于四川课改实践,按照由“融”到“创”的行动足迹,课题组在“融会贯通,创生未来”的融创理念与“有为而融,自然而创”的融创思想引领下,建构起融创课堂“三模型”“1+ N模式”的教学范型,总结出“四支点、五点位、六举措、四策略”的实施路径,形成了“一标准、两量表”的评价体系和融创课堂省域推进的“五机制”。以“‘双线三环’问题链教学模式”为例,它从课堂的信息交互方式入手,紧抓学生与教师两条主线,以问题为纽带,按照“寻找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各司其职,双线并进。

从2018年开始,融创课堂进入四川课改前沿,全省十多个市州、上百所学校参与了融创课堂研究。数以万计的教师卷入这场教育改革实验之中,“融创”活力盎然的课堂样态,滋养快乐成长、多元发展的莘莘学子。

◆“融创”的样态——

师生“强互动”,强化主体性

“如果你想说服老师同意办班级黑板报,要怎么开口呢?”

研讨会上的展示课,由重庆市巴蜀小学的朱玲峣老师开启。在这堂口语交际课中。朱老师娓娓道来,激起班级学生踊跃回答。

“首先要列举办黑板报的好处,尤其要说办板报对我们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好处,这样老师才容易被说动。”

“第一步就是列举好处吗?”

“我觉得首先是要有礼貌,然后就是要把话说清楚。”

“怎样把话说清楚呢?”

顺着学生的回答,朱老师步步追问,答案逐渐在师生互动中生成:多角度、有条理,最重要的是,要提前准备、换位思考,预设对方的担心和顾虑。

之后,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根据自身需求,抛出一个个问题:楼上的女孩每天晚上都在跳绳,我该怎么说服她别吵到大家?爸爸觉得养宠物很麻烦,我该怎么说服他同意我养小狗?疫情还没结束,我怎么说服校长支持我们在学校里搞义卖?……孩子们的生活烦恼和课堂问题全线连通,集体智慧宛如源头活水不断涌出,这正是融创课堂特别强调“生活融贯”的生动写照。

融创课堂中的“强互动”“多衍生”和“广辐射”基于真实情境的选取和营造。五年级数学的《旋转》一课上,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田月思老师播放停车场内的车辆入库视频,回顾“平移”旧知,加强学生对新概念“旋转”的理解和迁移。田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陷入的误区,出示大量“反例”以强化旋转的概念: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面的旋转、线的旋转、点的旋转……教学内容借助技术融入,由简到繁,再化繁为简,全程以数学思维贯穿,体现出逻辑的严谨性,更彰显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结构的清晰、教学层次的分明,是构成一节好课的要素。但是,要想上好一堂课,光做到这两点还远远不够。”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泽元教授评价道,“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教师要在生活融贯与技术融入中,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感受。教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融创”的关键——

打破学科壁垒,学习融会贯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琅琅书声从“云端”传出,但这不是一堂“国学课”,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周小艳在这节主题教学课上,介绍人民科学家“天眼之父”南仁东。文本、图片、视频……周小艳综合利用各类资源,让孩子们基于文字和影像了解南仁东,形成初步认识。

学科融合是融创课堂的一大支点,包含“跨学科整合”:跨越学科边界,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用“主题”牵引任务,围绕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引领学生深度“浸入”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成素养目标。

周小艳结合《礼记》《左传》等国学经典中的名言,带领学生吟诵经典、涵泳文海,关注语文学科“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两大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从更多的层面感受南仁东精神,将爱国奉献、自强自律的高尚品质内化于心,指向道德与法治学科“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两大核心素养。

打破学科壁垒,“瞄准”素养提升,最大程度激发课程的育人功能,这就是融创课堂的关键所在。

在线下课堂,成都天府第四中学的英语教师邱洁采用“英文阅读理解”和“数学知识迁移”跨学科双线模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了解三角形的用途。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秋千架、摄影机支架等生活中的三角形事物,进而探讨“为什么这些事物需要三角形”。在讨论中,学生逐渐克服英语词汇量少的困难,完善英文表达,更加具体地感受到三角形的数学特性。

课堂接近尾声时,邱老师播放了英文灾难片。一声巨响后,影片里的人慌张奔逃,躲进由墙面、地面和坍塌的塔体所构成的三角形角落。“ Please draw a

picture to explain why they survived.”(请用画画的方式解释他们幸存下来的原因。)这一任务发布后,孩子们立刻提笔动手,和同伴踊跃交流,为整节课的学习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旧知识纵向贯通,跨学科知识横向连接,课堂与生活紧紧相牵,技术融入恰到好处——融创课堂的表征,正在于此,更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