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58期(总第3706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父爱“有”言
——新一代宝爸的为父之道
■实习生 马晓冰(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2022年第58期(总第3706期) 导报二版

“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鲁迅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如是写道。一个世纪过去,“怎样做父亲”的话题仍时谈时新。不同于前几代父亲在陪伴孩子中的“惯性缺位”,也不同于传统父亲形象的沉默、威严,如今的新一代宝爸们各有其行之有效的“带娃经”。

父亲节来临之际,对于“父亲怎样和子女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父亲如何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父亲怎样更好地成为孩子的朋友和榜样”等新一代宝爸们尤为关心的问题,几位父亲分享了他们的“通关秘笈”。

 

快乐至上,做孩子的好朋友

“我的父亲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严父’,他每天工作很辛苦,没有时间陪我,我们之间几乎是没有交流的。”承承的爸爸刘亮说,“我小时候很希望和父亲一起玩耍,玩气球、玩游戏之类,但他严厉的性格、有限的家庭时间,都让我们不可能做朋友。”谈及父亲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刘亮不免有些遗憾,“但现在我对儿子完全是反过来的,我的时间安排会更侧重于陪孩子。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我的周末都会在外主持婚礼,排得很满。有了他以后,我基本不接周末的工作,有空就陪他玩,一起出游。”刘亮是西南交通大学校广播台的指导老师,儿子承承今年七岁半,刚读小学一年级,但已经表现出了优秀的综合能力。“他三四岁的时候,我们俩去爬青城山,全程是走上去的,他也没有哭闹、要抱,因为是自己想去做的事,也不觉得累。”刘亮说。

除了衣食住行多由妈妈操持,承承的学前教育、技能学习、性格和习惯养成,都是爸爸“操心”的内容。“我陪着他玩,不是光玩就结束了,我们要一起学东西,丰富他的体验感。像骑自行车、玩滑板、滑轮滑都是我教他的。”尝试什么新项目前,承承和爸爸会一人一套装备,爸爸先自己学会,再学如何教孩子的教程,然后再陪着承承一起练习。“就以学骑车为例,以前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就是要试、找感觉,摔跤摔着摔着就会了,简单粗暴。我们现在不一样,资讯那么发达,我完全可以找到更好、更安全的方法。比如我经常在哔哩哔哩之类的 APP上看一些教程,这些教程很详细也很科学。这样真的会少走很多弯路,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危险和伤害。我儿子现在骑车骑得很好,但他学的时候也一次没有摔过。”刘亮无不自豪地说。

父母都想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作为父亲,刘亮最想教给承承的,是乐天的性格。“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被困难打败的人,逆境时能保持不急不躁的心态。”刘亮说,“他以前其实是一个有些急躁的小朋友,但现在已经在一步步向我们希望的方向成长了。”爸爸的夸奖并非随口一说,承承的表现确实令人称赞。尽管才上小学一年级,但承承已经开始一个人坐地铁上下学了,“我自己可以的,你们相信我!”是承承作为一个小男子汉对爷爷奶奶担心的回应。

“这天他去上学以后,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有一件事必须告诉我。”刘亮回忆道,“他说他今天坐地铁打了110,有个六年级的大哥哥欺负他,还踢他书包,他就报了警,找警察叔叔帮他。最后虽然警察没有真的来到现场帮他解决问题,但马上联系到了学校的德育老师和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承承和起冲突的大哥哥经常会乘地铁一起上下学,这次只有他们两个人,没有其他小伙伴一起,因为承承年纪小,但和其他大一点的小朋友一起喊这个哥哥的绰号“小平头”,让哥哥很没面子,所以,他就趁着没有别的伙伴在,想“收拾”承承一下,便有了这场小闹剧。“承承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真的很强,我都没想到他会直接报警处理问题。我和他沟通以后,他很快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知道了要讲礼貌,尊重他人。大哥哥也给他道了歉,他们的矛盾很快化解了。”刘亮很满意承承的表现,也更感觉到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普法教育是有成效的。

“我想对他说,希望你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爸爸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和最好的朋友。”刘亮笑着说,“我是绝对不会逼他去‘卷’的,快乐最重要。”跆拳道、尤克里里、画画、滑板……承承的兴趣爱好很多,常换常新,刘亮也全部都支持,“他最近比较喜欢玩 VR游戏,有时候,我打 LOL的时候,他也会在旁边看,等他再长大一些,我带他一起玩。”刘亮说。

严而有理,做孩子的引路人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难以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行为界限与行为规矩是养育孩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围栏”,也是孩子行为教养建立的凭依。秦文洪的职业是律师,他坦言自己是一个严格的爸爸,严慈并济、有理有据是他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准则。

秦文洪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10岁,小儿子4岁,在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秦文洪一直扮演着他们的好榜样,希望能做他们最亲近的引路人。“现在很多小孩爱玩手机,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看家长总玩手机,就下意识地去模仿和学习。”秦文洪认为,身教大于言传,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职业的缘故,我需要时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了解社会的新变化,有时候就会在手机上学习,女儿问我时,我就会告诉她,爸爸不是在玩手机,是在学知识。她的重点也就会放在学知识上,就算是接触手机,也不会沉迷娱乐。”

有爱运动的老爸,才能锻炼出“跑得快”的女儿。运动,是秦爸爸和女儿常常一起做的事。“我以前不会跳绳,但因为想陪女儿练习,所以专门学了跳绳,每天和她一起跳。”秦文洪说,“学校给小朋友们制定的任务标准是每分钟至少跳130个,但我发现女儿每次只能跳七八十个,我就和她说,爸爸跟你一起跳,爸爸也不会,我们俩一起学。你跳一分钟,我再跳一分钟,我们俩轮流来,看谁的进步大。”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和爸爸做起这项运动来都更加得心应手了。仰卧起坐、高抬腿、平板支撑等都是秦文洪和女儿常常一起做的运动。“我们上体育课,同学们跑5圈就很累了,我还可以继续跑。老师说我跑得一溜烟就不见了。”听到女儿分享的经历,秦文洪十分欢喜,“她说她和班里的男孩跑得差不多快,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一起运动的效果,虽然是小事,但也很为她自豪。”

除了做孩子的榜样,秦文洪在敦促孩子改进与反思上也十分细心、严谨。当发现女儿在和小伙伴相处中有些出言不逊时,秦文洪会认真地把她拉到一旁,告诉她要礼貌表达、尊重别人;孩子做作业时,他会整理出女儿每月的错题,培养她纠错和温习的好习惯;在生活的细节上,他会观察女儿的举止、行为,要求她有餐桌礼仪、拿用物品要物归原处、自己的衣服要叠放整齐……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最好,是秦文洪对女儿的要求,也是他自己一直在践行的理念。

严格要求的另一面是宠爱有加。女儿从小就和秦文洪很亲近,陪伴着她长大的过程也是秦文洪学习如何做一个父亲的过程。“她刚上学的时候,有时自己不扎辫子,披头散发就要出门,我说这样不行,她就让我帮她扎,我也不会扎马尾辫,扎得总是很松,一会儿就散下来了。”“不好看,没有妈妈扎得好。”是女儿的评价,秦文洪也虚心接受,“她需要,那我就学呗。”对女儿的宠爱都在爸爸的行动里、进步中。

离父亲节还有一周时,秦文洪便已经知道了女儿给自己准备的父亲节礼物。“她给我画了一幅画,迫不及待地来跟我展示,画的是她自己、我,还有一束花。”秦文洪很开心,他说,生活的仪式感有时也是幸福的来源。

从爱出发,做孩子的守护者

随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响起,每位父母都对新到来的小生命充满着期待。在设想、规划他未来人生的蓝图时,恨不得把所有的愿望都在孩子身上实现,把所有的遗憾都在孩子身上弥补。教他成人、教他做事,不免将自己的期待附着在对孩子的养育之中,而忘记了他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傅雷在给长子傅聪的家书《爱在最深切的关头》里这样写道。这同样是杨哥和“火龙果”的爸爸杨鸿的观点与育儿实践。杨鸿的工作是铁路设计,家里有两个男孩,杨哥刚上初一,弟弟“火龙果”今年6岁。“他们必须做一个独立、对自己负责的人,但我们做父母的,一定也会展现出我们毫无保留、毫无怨言的爱。”杨鸿说。

“我能教给他们最重要的东西是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我不可能陪他们一辈子,什么事都从旁协助,所以,他们需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独立能力的培养是杨鸿教导孩子们的终极目标,“我经常给杨哥举例,有的人会问你敢不敢做这个,敢不敢做那个,你这时候不是要思考自己敢不敢,而是问自己需不需要、想不想这么做。不能因为别人的话,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做事,人要时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放手让杨哥自己想、自己做,确实让他有了不错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杨鸿说,曾经有一次答应了帮杨哥抢选修课,但一不小心就忙忘了,错过了杨哥非常想选的烹饪课。课程很紧俏,杨哥很伤心。“怎么办呢?我鼓励他说,要不你自己去问一问授课的大厨‘龙哥’,想想办法,既然这么喜欢就再去试试。”杨鸿感到很抱歉,但他相信杨哥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后来,杨哥先给大厨写了封很诚恳的信,告诉他自己很想学习这门课程,请求他再增设一个名额。大厨同意了以后,他便去找班主任询问选修课的变更流程,然后自己去办理调整、调换。等杨鸿再问起这件事时,杨哥很有成就感地告诉他,已经完全搞定了。靠自己争取来的机会也让杨哥很受鼓舞。“我发现他现在越来越会想办法了,前一阵他在家做手工桃酥,想要开直播和小伙伴分享、交流,但试了好几个平台,都因为不允许未成年人开直播,没法持续播。他就想了个办法,用腾讯会议直播,他们进一个会议,几个小伙伴一起边聊天边看他制作桃酥。虽然形式不同,但最后的效果都差不多,杨哥自己也很满意。”看到杨哥这么乐于并善于变通,杨鸿喜在心里。

“之前杨哥一开始住校的时候很不适应集体生活,状态很不好,我们就在学校旁边租了个房子陪他走读。”杨鸿没有强制要求杨哥克服不适,而是等待他慢慢改变,“我每天开车近100公里,但这种时候做父亲的就应该悉心陪伴他,我毫无怨言。”从一开始的完全走读,到一周只住在家一两次,杨哥自己也很积极主动地提出再回学校住宿试试,他逐渐适应了住校生活。“要让孩子从你身上学到生活本来的样子。”杨鸿说,“生活其实很普通、很简单,就是我很爱你,我每天会给你打电话;你睡觉的时候,我会告诉你,我爱你,好好睡;你有好吃的,我们一起分享;你有伙伴的时候也介绍给我认识;你有想做的运动,我就陪你去,我们一起去探索生活。我希望你最后过的生活也是这样,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是热情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