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60期(总第370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年龄问题”的设计和思考
■青川县乔庄小学校 黄燕
双减《教育导报》2022年第60期(总第3708期) 导报三版

我来 李政摄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标强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得科学合理,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高效高质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现实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后,教材第36页第5题:小明今年13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多少岁?妈妈比爸爸小3岁,妈妈今年多少岁?这道题是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连续两问的问题综合在一起的数学问题,孩子们都能运用所学知识快速解决此题。

于是我将题目稍作改动:今年我()岁,妈妈()岁,妈妈比我大()岁?3年后我()岁,妈妈)岁,妈妈比我大()岁?要求孩子们回家先进行调查(有些孩子不知道家长的年龄),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并思考“从这两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后,我请两个孩子分享自己的发现。一个孩子说:“我大了3岁,妈妈也大了3岁。也就是说我在长,妈妈也同样在长,我们长的岁数是一样的。”另一个孩子说:今年妈妈大我26岁,3年后妈妈还是大我26岁。我们之间的差距是一样的。”听了他们的分享,为他们点了大大的赞,表扬他们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表述恰当。

其实,数学就在身边,要利用生活中的人和事,让他们切实感觉到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知识。于是,我趁热打铁、顺势导入年龄问题的经典例题:乔乔今年9岁,妈妈比他大25岁。当乔乔15岁时,妈妈多少岁?要求孩子们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后再独立解答。

这时,一个很胆小的小女孩兰馨朝我招了招手,我快速去到她身边,小女孩弱弱地说:“我可以先给你讲一下吗,黄老师?”“当然!”我说。女孩说:“妈妈比乔乔大25岁,那她就一直比乔乔大25岁,所以当乔乔15岁时,妈妈就应该是15+25=40(岁)”小女孩抬头看着我,我竖起大拇指:“厉害!”然后请她分享她的做法,小女孩挺直腰板走上讲台,她显得不再那么胆小,而是边讲、边列式,在最后说:“我是根据她们的年龄差不变来思考的。”我不由得鼓起掌来,打心眼替她高兴。二十几个孩子举起手来表示他们和兰馨想法一致。我追问:还有不同做法吗?”“我是根据年龄增长一样来做的。乔乔今年9岁,妈妈比他大25岁,可以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是9+25=34(岁)。当乔乔15岁时,相比今年他的年龄增长15-9=6(岁),妈妈的年龄也会增长6岁,所以当乔乔15岁时,妈妈的年龄是34+6=40(岁)。”小骏一口气讲出了想法,“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孩子们叽叽喳喳。于是,我们一起归纳了巧解年龄问题的方法:1 .每过一年,每人的年龄都要增长1岁;2 .今年两人相差几岁,无论再过多少年,两人还是相差多少岁,年龄差是不会变的。

为了了解大家掌握的具体情况,我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以下三道题,括号内容等孩子们完成后再出示,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先告知提示内容——

题一:求几年前、几年后的年龄。5年前妈妈34岁,5年后妈妈多少岁?(先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再求出5年后妈妈的年龄)

题二: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当妈妈36岁时,乔乔9岁。当乔乔36岁时,妈妈多少岁?(先算出妈妈和乔乔的年龄差,再用年龄差加上36就是乔乔36岁时妈妈的年龄)

题三:每过一年,每人年龄都增长一岁。乔乔和小小是双胞胎,今年8岁了。3年后他们俩一共多少岁?(可以先求出3年后两人各是多少岁,再求两人年龄和;也可以先求出他们俩今年一共多少岁,再求3年后两人的年龄和。)

从作业完成的质量来看,多种变式练习使孩子理解了巧解年龄问题的方法,极少数孩子还存在一点问题。我又根据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了课后辅导,帮他们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最后效果是不错的。

通过对年龄问题的作业设计、练习与批改,我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第一,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与生活的联系,他们更加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第二,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三,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与表扬,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爱与关怀,树立自信心,找到前行的方向与动力。

第四,练习要分层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既要考虑优生,又要照顾学困生,不能一概而论。在设计作业时,提高拓展题要有提示,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激励每一个孩子不断探究,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