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62期(总第371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与孩子们共赴魅力科幻世界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戴伶伊
《教育导报》2022年第62期(总第3710期) 导报三版

师生互动,共赴科幻世界。(刘勇摄)

《带上她的眼睛》于2017年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刘慈欣创作的短篇科幻小说。统编教材首次将“科幻”确定为单元主题,并在“单元提示”中阐述其意义(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科幻作品选入教材,科幻主题统摄单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然而,本单元科幻主题的文本仅此一篇,且被安排为自读课文,在教学重点的建议中,《教师教学用书》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而在此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科幻小说,缺少相应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按照1课时的自读课型进行单篇教学,难以实现其承载的科幻文本类的教学任务。在平日的阅读实践中,学生对科幻小说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丰富的阅读体验。因此,我选择了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微纪元》和科幻类助读资料,与《带上她的眼睛》组成阅读任务群,进行科幻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旨在通过多元文本、视角的比较和参照,聚焦科幻最本质的特点,让学生形成科幻类文本整体的阅读感受,激发创造性想象,培养科学兴趣,提升高阶思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在《小说教学教什么》中提出:“小说教学的内容要随小说的类型特征来确定。小说的类型特征是某一类小说所特有或特别突出的特色。”科幻小说作为小说分类中的一个类型,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幻想性和科学性,幻想性让它区别于现实主义小说,而科学性又将它与魔幻小说、玄幻小说区分开来。同时,科幻小说能建构出因科技发展形成的、与现实不同但极有可能实现的幻想世界,激发学生对人类未来命运积极的思考与关怀,具有基于现实的人文意义。因此,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群文阅读了解科幻小说的幻想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感受科幻小说的独特魅力。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课堂在《流浪地球》的开篇中开始,由此导入科幻小说的主题,并引出第一个环节——感受科幻小说新奇的幻想。本环节我设计了“说说《带上她的眼睛》、《微纪元》中最让你震撼的幻想”和“文段朗读,传情达意”两个活动,将课堂笼罩在科幻小说神奇绚烂的想象之中。“科幻小说的幻想与奇幻、魔幻小说的幻想有什么不同?”紧接着抛出问题,梳理了小说中的科技设想,学生很快找出相对应的现实科技,意识到科幻小说的幻想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随后链接助读资料,将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中设想的登月数据与阿波罗11号实际的登月数据进行对比,学生惊奇地发现二者极为接近。科幻小说的科学性让神奇的幻想在未来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也是科幻小说最独特的魅力。科幻小说的情节、人物虽是虚构的,但因主题深刻的现实意义,常常带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和人文思考。课堂后半部分,通过品读《带上她的眼睛》中小姑娘的形象,学生体会到献身科学的崇高意义;通过探讨《微纪元》新颖的结局设定,学生触碰到资源匮乏的社会话题。从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从创新思维到思辨对话,学生由感生悟,飞扬的思绪回归现实,在科幻小说中得到思维的培育与人文的滋养。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了感受小说中雄奇绚烂的幻想世界,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调动想象力进行再创造,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大量科学幻想和现实科技的关联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科技发展带来全新的未来社会,科幻小说以社会现实为背景,用科幻放大人类可能面对的社会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展视野,进行思辨性的哲学思考,学会反思现实生活,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遗憾的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幻小说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加之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难以从叙事线索、人物群像、悲剧情怀等更多维度带领学生进一步探寻其独特魅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科幻小说的教学之路,我们探索且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