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63期(总第3711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实习记者 王浚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系列报道4《教育导报》2022年第63期(总第3711期) 导报一版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考察调研时勉励同学们,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省高校师生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明确定位、脚踏实地,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明确定位 做好职业选择

“我成功拿到射频硬件工程师岗位的入职通知了,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帮助。”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毕业生徐紫彤激动地说。

徐紫彤找到心仪岗位并非一蹴而就。大三时,她在选择市场类岗位和专业技术类岗位之间犹豫不决。学院辅导员帮助她仔细分析了个人条件,发现她专业课成绩尤为突出,学校招生就业处的教师也为她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均建议徐紫彤在准备两份差异化简历的基础上,着重准备技术类岗位的招聘。

像徐紫彤这样明确定位、最终选择与个人相匹配的职业和岗位的案例,在西南交大并非个例。学校辅导员周玲介绍,“我们从大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加强性格、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认识,明确个人定位及发展方向,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的四川6个基地之一,西南交通大学还通过集中培训与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在自身认识、兴趣导向、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助力毕业生精准就业。

同样享受成功签约喜悦的,还有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生陈玥。陈玥结合自己的专业与志向,在本科阶段就立下“当肿瘤医生”的目标。“中国肿瘤患者基数较大,我非常想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在华西这个平台为患者提供帮助。”陈玥通过认真思考、理性分析后,明确了就业选择,并努力考上了川大华西肿瘤学的研究生,研究癌症生物治疗领域的课题。如今,博士毕业的她即将进入华西医院临床实验中心担任医师,践行“救治肿瘤患者”的初心。

脚踏实地 扎根基层奉献

四川农业大学2021届毕业生曲别英英毕业后回到家乡,在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乡村振兴办工作。“我本来想随大流考研,留在成都。大四时,我克服从众心理,转变就业观念,顺利考取了家乡的基层公务员。”曲别英英说。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曲别英英对此深有感触,“我的家乡马边县位于小凉山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扶贫政策的支撑与干部群众的努力,我大三那年,马边成功脱贫摘帽,迈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作为农业院校学子,我深感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曲别英英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曲别英英就业观的转变,离不开学校的正确引导。川农大招生就业处就业二科科长尹媛媛介绍,学校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鼓励他们将个人职业选择和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开设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中,首要的就是“就业价值观”教育。“接下来,我们将培养更多的能‘沉下去、留得住’的兴农英才,继续积极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在四川,还有许多高校毕业生立志扎根基层。四川警察学院以“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办学目标,大量毕业生活跃在基层公安机关和政法部门。四川警院大四毕业生周川杰表示,“作为警院青年,我一定胸怀家国,始终保持夙夜在公的使命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层公安工作中踔厉奋发、争创佳绩。”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省各高校学生纷纷表示,将择己所长,择社会所需,选择好与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职业与岗位,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