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期(总第302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脑洞大开 科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
——美国老师执教中国孩子STEM课程观察
■本报记者 杜蕾
《教育导报》2017年第3期(总第3020期) 导报三版
STEM是近年来在美国兴起并在全球走红的教育方向。它是取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数学( Mathematics)4个学科英文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词,也暗示着一种学科间融合的教育路径。 STEM教学课程旨在使学生参与以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提供一种动手做的课堂。

STEM教育如何融入课堂中,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日前,由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主办的“中美课程对话——STEM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的教师们,现场执教了STEM示范课,并介绍了学校如何开展 STEM教育。

课堂

合作完成“宇宙飞船着陆”,挑战中掌握力学工程知识

重力、减震、空气阻力……这些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的物理概念,如何通过有趣的STEM课程,变得形象易懂?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佩尔杜小学校长凯莉·布雷和艾提万达学区卡尔特·莱特福特小学校长罗桑·马尔伦联手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五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科学课。

“宇宙飞船着陆”,摒弃对枯燥理论的讲解,课堂以这样一个主题展开,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挑战,在活动中认识相关力学知识。

“宇宙飞船着陆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试想,飞行器的运行速度高达2.9万千米每小时,接近目标时,它的速度需要放缓,着陆要缓慢,如果飞行器上有宇航员,还要考虑他们的安全。”介绍了任务背景和难点后,两位美国老师公布挑战内容:由学生亲手设计减震器,让宇宙飞船安全着陆,并且保证宇航员的安全。

每个小组领到一袋材料,含纸杯、胶带、3个棉花球、多个气球、纱线、 A4硬纸、胶水等,塑料杯代表宇宙飞船,棉花球则代表宇航员。学生要利用材料设计改进宇宙飞船,保证在最后考核时,宇宙飞船从1.2米的高处落下,宇航员不从飞船中掉落。“但不允许通过密封‘宇航员’的方式来保证他不掉落。”布雷说。同时,所有材料都有标价,小组须注意材料使用,保证整体预算在规定数额内。

活动设计为30分钟,每组4名成员先进行头脑风暴,商量出设计方案,再使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制作宇宙飞船,最后现场展示、测试。

进行头脑风暴前,两位老师带着学生们学习了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力、重力、空气阻力、运动、减震器等。“当物体下落时,会遇到空气产生的力,与重力成反方向,下落速度减慢,这就是空气阻力。”马尔伦提醒道,小组可以通过设计减震装置的办法,制造空气阻力,减缓速度。

了解挑战内容和相关概念后,学生们摩拳擦掌,兴奋地展开头脑风暴。两位老师来回穿插于各小组之间,提醒学生做好分工,并不干预他们讨论的内容。

约20分钟后,小组相继完成设计,在老师邀请下,各派出一名学生展示“宇宙飞船”,接受考核测试。试验5次,若“宇航员”均未掉出纸杯,即算成功。如有掉出,可有一次机会回小组讨论改进,重新挑战。

每组设计各有特色,新意迭出,一小组将硬纸固定在纸杯底,杯壁上端固定着两根线,线的另一头共同连着一个大气球;另一小组同样把杯底粘在硬纸上,使用了4个小气球,分别放在硬纸的四角;还有小组直接在杯壁上挂了两个气球……

在第一轮考核测试中,没有一个小组能连续通过5次试验。两位老师鼓励小组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点拨大家再讨论改进。

“可以把气球再吹大些,再添两根绳子固定。”“气球不立在纸上,而是平放在纸上会不会更好些?”……学生们再度陷入热烈讨论。随后的第二轮测试中,有几个小组顺利完成测试。

“空气阻力越大,‘飞船’下落速度越慢,‘宇航员’就会更安全。我们把4个气球放在纸的4个角,就是做了一个减震器,加了阻力。”一个小组在台上分享,“但是第一次设计气球是立着放的,受力面积不够大,所以,我们改进时,把气球平放并伸出纸面,增大了受力面积,果然成功了。”

随着各组逐个通过测试,两位老师对活动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再度进行了讲解。“通过这个课堂,我很快就理解了重力、空气阻力的概念,活动好有意思。”一名学生说。

分享

动手环节必不可少,鼓励多种方式解决现实难题

“STEM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艾提万达学区教研负责人乔安妮·詹金斯介绍说, STEM课程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高效的团队合作为主,以工程设计过程为引导,让学生沉浸在实践调查和开放式探索中。更重要的是,它允许问题有多个正确答案,并认为从失败中改进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宇宙飞船着陆”一课正体现了詹金斯所介绍的STEM课程特点。挑战内容新颖有趣,又与所学概念紧密结合,科目涉及科学、工程和数学。在测试过程中,学生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改进着陆过程,反复测试并改进,正是工程设计过程。而制作飞船必须将整体预算控制在一定范围,则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在实践中直观形象地理解并应用涉及的力学概念,沉浸于探索中。

如何将 STEM教育融入到课程之中?

“STEM可以辅助并强化课程教学。”马尔伦说,老师可以在单元开始时上STEM课,用于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兴趣;也可在单元进行中上STEM课,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是在单元结束时,用STEM课代替或辅助单元测验。

例如,“宇宙飞船着陆”这节课,可以出现在科学学科中关于重力、减震和空气阻力单元的最初或中间教学时,用于回顾先备知识或检查学生对主要概念的理解。

STEM课程怎么设计?

詹金斯介绍说,在宏观层面,必须设计动手环节,以及设计足够的或想象、或挑战、或创新、或创造的课程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快速转化,学以致用。”

而在微观设计上,老师需要注意的重点是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现实,并解决实际问题。“需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难题,而这些问题、难题并没有唯一解决方式。”詹金斯说。同时,学生需要以合作的方式,通过对知识的调查与探究来测试、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交流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设计总结反思环节,如有必要,课程可以重复上。”

教师在 STEM课堂上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指导、辅助。”布雷解释说,在STEM课堂上,老师应负责帮助学生,而不是在讲台上指挥学生学习。要给学生提供支持,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进行小组合作时,老师要指导他们运用合适的语言和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并学会解决冲突。

来自美国的几位老师都提出,在STEM课堂上要多向学生提开放性问题,如“要解决某问题,你需要作哪些改变?”“你能假设另一种情况吗?”“你用到了哪些数据得出这个结论?”多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如果学生失败了,老师可以提出他们需要考虑的新问题,并扩展他们对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思考。”布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