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想到,我这样从未接受过校外音乐舞蹈培训的学生,也可以登台在校园音乐节上表演。”成都市实验小学参演学生丁有琳说道。
近年来,美育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美育课也一改此前“边缘化”的位置,从少数特长生的“小灶”,到现在人人都可以享受的艺术公共课。“双减”之后,更是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双减”背景下的美育课程如何开展?美育课程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成都市部分中小学,并采访了相关教育专家,以探讨“双减”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美育课程。
教学实践——
从艺术教育到审美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学校的美育课程通常以美术和音乐形式开展。谈起美术和音乐课,社会长期存在一种误区,即“艺术课程只是部分家境富裕的学生才能享有”。可喜的是,近年来,美育课程的“小众”形象被打破,音乐和美术,开始走进每一位学生的生活。
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以下简称“龙小”),水彩、丙烯造型、陶艺、水墨画,各式各样的绘画风格,形态各异的手工作品,装点着学校的各个角落。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龙小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她在老师的带领下,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创作了一幅名为“南河的今生,流动的诗意”的国画长卷。此前,她从未有过任何校外美术培训,所有的美术学习均来自龙小的美术课堂。
“老师对这幅画的评价是,因为没有过多技法的学习和培训,这幅画少了几分匠气,多了几分灵气。更让人兴奋的是,这幅画能够看到孩子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副校长黄晓维说。
“双减”之后,龙小的美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美育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美育课程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开展,也可以在课堂外实践,在活动中落实。成都市实验小学就将美育课程中的音乐教育融入到校内活动中。
正逢六一儿童节,踏进成都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的校园,一场场热闹非凡的歌舞表演引得阵阵欢呼。成都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为期4天的“热辣音乐节”活动,将音乐传递到每个学生的身边。
“这次热辣音乐节没有沿用传统的单个选拔或者一刀切的集体选拔方式,而是结合‘双减’和‘课标’的背景,设计了此次为期4天以活动为主题的‘大课程’。”成都市实验小学音乐教师郑馥妮说。
音乐节上,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拥有上台演出的机会,台下观看的学生也不闲着。装扮成各式卡通人物的学生拿着手中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乐器,跟着节拍打起伴奏来。
“以前课余时间我会选择看电视,自从被学校音乐节选上后,我的课余时间变成了练习合唱和乐器,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多了很多朋友。”实小学生贾子钰说。
在音乐节上,活动现场的各个环节都与德育教育紧紧相扣。比如,活动场地卫生及物品归位,入场散场秩序、节目的合作与组织等,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贯彻五育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
实小将美育教育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现音乐的美。
教学效果——
把学生培养成“美的人”
“双减”政策出台后,中小学的美育课程以多种形式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那么,美育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什么?美育课程需要达到怎么样的教学效果?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副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双给出了他的答案。
陈双认为,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艺术教育不应该是精英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享受艺术教育的权利。美育课程开设的初衷是将学生培养成“美的人”,让美育课程可以浸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益终身。为了将这一理念得以落实,双流艺体中学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并开展了多彩的艺术社团活动。
“双减”之后,托管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在学校培养兴趣爱好的场地和时间,普通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技能。
“我在管乐团中负责吹萨克斯,在乐团里我学到了团队合作。”双流艺体中学双馨管乐团成员陈舒意说。
双馨管乐团是双流艺体中学利用托管课程时间开设的艺术社团。一到托管课程时间,学生就会拿着乐器在老师的指挥下开始演奏。“在一次次登台表演中,学生也越来越自信了。”双馨艺术团指导老师周力说。
像这样的美育兴趣社团在双流艺体中学还有很多,美术社团教会学生构图和色彩,舞蹈社团让学生用肢体表达对美的理解。
“学校的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陈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