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4期(总第302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意蕴深远的美食清趣
——读《雅舍谈吃》
■刘昌宇
《教育导报》2017年第4期(总第3021期) 导报四版

一部全新展示梁实秋谈美食、话人生的散文集《雅舍谈吃》(修订本),近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以优雅、幽默、逸趣的笔触,旁征博引,用清灵、简约、流畅的文字,将美食的百般滋味与人生的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我们营造出“吃中既有学问又有人生”的独特意境。

此次修订共择录梁实秋的97篇散文,分“雅舍谈吃”和“谈吃拾遗”两部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普罗大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吃的好坏,不仅左右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多少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指数。

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家,梁实秋毫不掩饰自己对美食的喜好。他谈吃,不急不缓,总是以绅士般的优雅,为我们娓娓道来这些美食的历史渊源和烹饪之道,其间还时不时地穿插些名人典故和诗词绝句,让后人在怀旧中油然而生“与我心有戚戚也”的喟叹。

令人诧异的是,寻常人等皆以为梁公只是一个文学大师,殊不知他谈起美食来,竟也如数家珍。其知识之广博,视野之开阔,思路之新颖,笔力之灵动,不得不令人叹服。如在《笋》这章中,他写山间野笋,从春笋的鲜嫩写到冬笋的绵香,从采挖的技巧写到笋食的制作,从苏东坡“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赞誉再写到把酒小酌的怡情,寥寥数笔,就把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山野之味,描写得活色生香,令人垂涎欲滴。

梁实秋谈吃,总是那么妙趣横生,恬淡中带着股清新的幽默之风,让人忍俊不禁中尽生向往之心。如在《汤包》一章里,他写两个不相识的人同坐一桌吃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是这样落笔的:“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简洁的叙事,出人意料的抖包袱,会心一笑中,“狗不理”包子的馨香早已弥漫开来,袅袅婷婷里已征服了大众的味蕾。

在《雅舍谈吃》这本书里,梁实秋不再纯粹是美食精致优雅的欣赏者、品评者,他也很少用煽情的词汇去渲染那些美味佳肴是如何诱人,但他敏锐的神经,总能从寻常的食材当中,嗅到历史的陈香和风土的醇香,并进而洞悉到人情的冷暖,体味到人生的逸趣。其文中闪烁出的光芒绚丽丝毫不亚于他的名作《雅舍小品》。

虽然《雅舍谈吃》篇篇都谈吃,但他提倡的是“雅”吃,对于那些饕餮之徒,他是毫不吝啬自己的批判笔墨的。在《炸活鱼》一章中,他就颇为沉重地写道:“鱼的下半截已经炸熟,鳃部犹在一鼓一鼓的喘气,如果有此可能,看了令人心悸……乃于吃鱼肉之外还要欣赏其死亡喘息的痛苦表情,诚不知是何居心。”对这类行为,他归结为:“野蛮残酷的习性深植在人性里面,经过多年文化陶冶,有时尚不免暴露出来。荀子主性恶,有他一面的道理。”由吃而联想到人性,进而论及文化陶冶,梁实秋对美食文化的推崇和研究由此可见一斑。

《雅舍谈吃》写尽了美食里的清欢,也道出了“吃”中的人性善恶以及美食文化的传承,既馋了我们的胃,也悦了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