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5期(总第302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泸州教育 谋事在“人”
■本报记者 何文鑫 倪秀
《教育导报》2017年第5期(总第3022期) 导报一版

作为全国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泸州市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谋大局,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近年来,泸州不断拓宽教师职业发展道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定向培养化解村小留不住教师的难题。

抬高起点

师资队伍实现整体提升

“想不到自己能获得特等奖。”2016年10月28日,走下2016泸州市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赛课活动现场的讲台,泸州十二中教师冯秋兰仍难相信这是真的。

冯秋兰能获此殊荣与学校提供的成长平台密不可分。从2014年开始,泸州十二中引进同步录播设备,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赛课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

“各教研室群策群力,教师相互听课与磨课,力克难关,成长快,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校长余占琴说,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为年轻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有了团队的力量,老师也不再孤单。

泸州市教师职业发展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师资队伍建设举措。以泸县为例,近年来,该县投入教师专项培训经费100万元,面向一线和村小教师,开展国培、省培、市县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打造管理干部探究式、县级骨干教师主题式、班主任案例式等10个精品培训项目。

泸州市还大力推动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去年暑假,龙马潭区安宁中心学校名师工作室15名教师到乌鲁木齐学习,不但领略了新疆的自然风光,而且从专家关于“互联网+教育”的报告中大开眼界。

“创新是当今时代永恒的话题,课堂创新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课堂翻转。”安宁中心校教师李再杨说,出去一趟,精神上得到愉悦,关键是教育观念更新了不少。

在这些举措之外,泸州还将加强与周边省、市教育交流;鼓励中小学与国内外名校在教育科学研究、学科课堂教学以及教育资源开发等领域务实开展合作交流,建立稳定的教学科研合作交流机制等。

突出亮点

职教教师实现国际接轨

“哇塞,不透光,精度达到国内高级技师水平,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啊。”2015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切削机械专业教师陈小怡随团参观德国德累斯顿手工业协会( HWK)学生的手工作品,赞叹之余更是吃惊。

第一次去时,陈小怡看见一名学生正在加工一个配件。一周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赴德学习团再次返回这里,那名胖胖的学生仍在加工那个配件,陈小怡心想:德国学生也不过如此嘛,这么慢。

德方教师示意陈小怡把学生的作品拿起来对着灯光看。结果,他再笑不出来了。“人家那种认真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得不让你佩服。”陈小怡说。

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教学过程中的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对每个流程精益求精,特别重视操作。学生毕业后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度相当高。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给陈小怡和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培养一流技术人才,就必须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与国际接轨。2014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签订协议,引进了德方的职业培训体系和考评标准,即“HWK职业资格证书”。2015年,又组织25名教师前往德国参观与学习。而未来每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将选派骨干教师去德国深造,考取德国 HWK(或 IHK)考官资格证书。

前期两批赴德教师回国后,对学生实行小班教学,严格管理,注重操作,推行跨学科的项目式教学。学院正探索“技能+学历+国外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去年10月11日,“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论坛”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学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学院、德累斯顿手工业联合会签署协议,成立“四川中德培训学校”和“德国 HWK四川考试中心”。

化解短板

定向培养村小教师

教育发展是否均衡,关键看短板。泸州教育中,短板在乡村教育,在乡村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留住好教师。

“现在学校硬件上有新楼,有标准化操场,有电子白板,但就是留不住教师。”记者时常听到校长们的叹息和无奈。

泸州市同样面临这一难题。为了补齐短板,泸州市出台了《泸州市免费定向培养村级小学教师实施意见》,采取生源本土化、培养全科化、就业定向化模式,委托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在3年内为古蔺、叙永、合江三个贫困县免费定向培养村小全科教师900名。2016年已启动首期300名培养计划。

“既为本地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上大学的机会,又能使村小招得到满意的教师,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计划的实施将逐步提升村小教育质量,破解乡村教育发展难题。”泸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泸州进一步发力。制订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15—2020年)》,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培养培训短缺学科教师。通过精准帮扶,加大对山区教师培训培养支持力度,实施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培训计划、乡村学校管理者能力提升计划等8大素质提升计划。

记者从泸州市教育局了解到,预计2017年底,泸州还将完成乡村教师每人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到2020年,完成20000名乡村教师每人360学时的培训任务。

泸州市规定,在贫困县乡村学校工作10年以上,非贫困县15年以上,具备中级职称资格的教师,直接评中级职称,不占职数。截止2016年底,泸州市已有354名符合倾斜条件的教师被评聘为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