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9期(总第3026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跳出当地办学能否破民族教育之困?
省政协委员提议在蓉兴办民族高中,能否实现,还需论证
■本报记者 倪秀
《教育导报》2017年第9期(总第3026期) 导报二版
我省有广袤的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发展一直是社会持续关注的话题。今年全省“两会”上,12位省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我省经济发达地区修建民族高级中学的建议》的联名提案。

提案建议,根据我省各少数民族中藏族、彝族人口数量众多、聚居地区偏远,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极大的现状,举全省之力,在经济发达、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会成都,创办两所高标准、高质量的省属民族高级中学,一所主要招收藏族孩子,一所主要招收彝族孩子,将民族教育、扶贫教育、优质教育融为一体。

省政协委员为何提出这个提案?他们的建议是否符合我省实际?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16年5月10日,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孩子们笑得很开心。该校全部招收彝族学生。(刘磊摄)

深度调研:好的经验,如何为我所用?

近几年,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多次以“加快我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为题进行调研,2016年11月,省政协委员们前往甘肃、宁夏的一些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校实地考察,这次调研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跳出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理念值得借鉴。”联名提案起草者、省政协委员唐顺发告诉记者,调研组主要调研了兰州民族中学、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等学校。

据了解,兰州民族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位于兰州市城关区,1958年建校,是兰州市市级示范学校。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完全民族中学。生源主要来自兰州市以及甘肃省内的永靖县、东乡族自治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学校招生时通过照顾政策,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就读该校的机会。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金凤区,是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2003年全额投资创办的一所教育厅直属全日制寄宿高中。面向宁南山区9县(区)和各移民点招收初中毕业生,少数民族学生享受降低20分录取的政策照顾。所有录取学生均实行免费入学,政府给农村户口学生每年提供1500元的生活补助费。

“除了招生政策有照顾,这两所学校的师资队伍也很强大。”省政协委员、金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东巴格西也是这个联名提案的提案人之一。东巴格西说,以阿坝州为例,很多学校的硬件条件已经不错了,但因为民族地区大多偏远贫穷,留不住老师。

“这两所学校,都是山村孩子的城市学校。”据唐顺发介绍,根据调研,两校现已毕业学生22300多名,其中,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自建校以来已经为宁夏南部山区近万户农民家庭每家培养了一名大学生。同时,由于有众多的优秀教师,这两所学校,都成为了自治区内办学水平一流的名校——一级一类示范高中:建校13年来,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孩子,在这里成长、成才。他们的家庭开始逐渐摆脱世代的贫困。

这次调研,让参与的省政协委员都非常难忘。调研回来,委员们都在思考如何借鉴和学习,从而提出可供我省民族教育发展参考的建议。

联名呼吁:在成都修建两所民族高中

委员们认为,甘肃和宁夏的做法,值得学习,尤其是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经济发达、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会城市为民族贫困山区孩子创办高中学校的做法,值得我省借鉴。在省政协委员看来,这基本能破解民族贫困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留不住、教学质量低的难题,因此联名呼吁,在成都修建两所民族高中。

记者从提案中获悉,省政协委员们提议创办两所省属民族高级中学纳入成都市高新区、天府新区建设规划,由省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归省教育厅直管。对两校的经费、人员采取特殊优惠政策,确保其硬件设施一流、师资力量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学质量一流。

而考虑我省民族地区偏远的情况,两所学校采取全寄宿制高中学校的办学方式,从我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的初中学校中招收学生,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国家寄宿制政策,接受免费的优质高中教育,以帮助民族贫困山区家庭通过教育脱贫,切实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委员们还提议将创办的两所省属民族高中,纳入我省未来3年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争取2020年前投入使用。在这两所学校建成使用之前,建议在成都、绵阳、南充等教育发达地区选择公办高中名校先行创办招收“三州”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班。

“我省民族地区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短板,更是教育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席晓艳告诉记者,他们在调研中发现,我省民族地区孩子“有学上”已经实现,但是高中阶段教育是“瓶颈”,学生最终能升入高一级学校,通过就业带领家庭脱贫的状况还不是很好,所以,呼吁给民族地区孩子更多更好地升入高中的机会。

记者调查:是否适合我省实际,还需论证

这样的建议,是否符合我省办学实际?提案的可行性如何?带着省政协委员们的提案,记者咨询了一名教育专业人士。

他介绍,从国家政策上看,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高中、中职等以市(州)规划管理为主,提倡地方主导和统筹。此外,从民族融合发展角度看,提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融合,不主张单独建校培养。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经过第一次民族地区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正在实施的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我省民族地区教育已得到长足发展。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实施了“藏区‘9+3’教育”“大小凉山彝区教育”等专项扶持项目,投入大量的人力服务,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以2016年为例,省财政投入2 .1亿元,实施“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重点用于大小凉山彝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和改善乡镇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指导大小凉山彝区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开办幼教点2527个,选聘学前教育辅导员7576名,招收幼儿9 .44万名。如今,民族地区的孩子上学越来越幸福。今年,民族自治地区51个县全部实现15年免费教育,春季学期起,全面免除51个县(市)公办幼儿园3年保教费。

此外,在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四川省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组织内地对口支援藏区的市、县(市、区)选派具有3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到藏区支教,接收藏区幼儿园、中小学校校园长、骨干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跟岗学习。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我省的西藏中学实行的就是省政协委员们提出的类似办学模式。但这种办学方式是否适合民族教育,还未达成共识。据介绍,此类在非民族地区举办的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教研难以和当地学校融合,比如,在成都就没有办法找到针对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的同类学校进行教学研讨。“而这将极大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这名教育专业人士说。

他认为,我省民族教育发展到现在,已有了良好态势。一些民族地区的学校例如西昌中学、汶川中学等,办学实力和成绩都已经超越了内地很多学校。但省政协委员们的建议,为我省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模式,可以考虑在民族地区当地,以州内统筹的方式,相对集中地办民族中学,相关部门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这也还需要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