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9期(总第3026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两会”声音】
《教育导报》2017年第9期(总第3026期) 导报一版

我认为,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可教育的生态却不尽人意。

你看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一家几代人就被卷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中,每天作业要家长签字,有的甚至直接让家长批改;家长微信群里讨论的大多是学生作业、考试成绩的信息。本来应该在运动场活蹦乱跳的孩子,成天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弯了腰。

现在节假日只允许高三补课,今年寒假我们想给孩子更多休息时间,只补了6天,可很多家长却来质问我们为啥补这么少,你看某某学校补了多少天。教师听了真不知如何应对。

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所下降,今年我校准备招八九名新教师,应考很多,大多是部属师范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可最终我们只录取了1名,不是我们要求太高,而真应该思考当下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

对当下的教育生态,有的人不满意,可人们的抗争意愿却并不强,很多都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很少,寻找到正确解决办法的也不多。

■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树德中学校长陈东永

我曾经去民族地区考察,对当地学校说,特别想来支教。对方很礼貌地说“欢迎”,但私下却告诉我,他们不是很欢迎内地教师的短期支教。因为老师来了几个月就走,学生刚适应新老师的教学,刚喜欢上新老师的教学风格,却马上分离,那种失落感非常大;而且,通过外面的老师,学生看到或听到了本地教师无法给予的知识、视野,不自觉地把本地教师与外地教师进行比较,当外地教师离开后,他们会“挑剔”本地教师的课,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了。所以,呼吁外地赴边远、贫困山区短期支教的老师要慎重考虑。

■省政协委员、宜宾三中行知学校校长陈永红

现在高校青年教师大都优秀、能力很强。但是副高职称名额有限,竞争非常激烈,许多青年教师迟迟无法评上职称。我校有位优秀的海归博士,今年已经是第三年评副高,但最终还未评上。呼吁相关部门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增加省属高校副高职称的名额。

■省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张廷蓉

地方高校转型困难,难在转什么,怎么转,原因是发展定位没想好。我们的学科专业、教师究竟该转向哪里?我认为这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比如一直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学校突然让他转向技能型老师,他肯定不适应,也不情愿,甚至抵触,因为这会让他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

还有一个问题是社会对技术应用型高校的地位并未得到认可。目前,我国高校的分类只有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高职高专四个分类,政策和法规上身份的不明确,也让高校没有转型的积极性。

建议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高校转型,指导思想要一致,但各自转型的形式和举措可以多种多样,鼓励特色发展、分类发展、差异发展。

■省政协委员、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