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我们都是看星星的驴
——读《槽边往事》
■米丽宏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四版

和菜头的公众号“槽边往事”,有句警告:请不要刷屏,不然我顺着网线过去掐死你。初读愕然,继而笑喷。是的,张狂恣肆,摇曳生姿,正是其行文风格。

和菜头的文集也叫《槽边往事》,83篇文章从近两百万网络文字中精选而来。何谓槽边?和菜头把自己比作一头不停前进、拉磨的驴,为了追求脑门前的萝卜,总是很疲惫。夜晚,站在槽边吃料豆,偶尔抬起头来看星星。那些槽边心情,落笔成了洋洋洒洒的文字。

很忙碌,很无奈;陷于红尘烟火,内心彷徨忧伤;灵魂跟现实中的自我,有着尴尬的错位。“看星星的驴”,恰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写照。

这本书分为三辑:《一碗心灵砒霜》、《黑暗料理之王》、《斜阳总在青山外》。

心灵砒霜,实际是心灵鸡汤。在这个世上,真话有时貌似恶毒邪气,却能以毒攻毒,恰如砒霜。和菜头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洞见力,为小朋友分成长之忧;为小青年解职场之难;给困顿于烟火的现代人排解精神迷惑。尽管生活有很多不尽人意处,但理想主义的旗帜矗立不倒。在《三十抒怀》等文里,和菜头高扬理想主义信念,对菲薄世风不予苟同。他认为,人的容颜总会老去,维系人与人之间最为稳固的连接,是对性格的欣赏,对品格的信任。爱情永远应该是件美好的事,不应该有任何勉强和违心之处。

《前男友》一文,他将“前男友”与一个国家的气度联系起来,对那些气量狭小、以种种下作手段报复前女友的男人,极尽揶揄,“在我看来,这是小孬起义。直接降低了男性的尊严,让人觉得前男友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有怎样的前男友,往往决定这一国的男人气度怎样,格局怎样。”《有牛角刀的青春期》,则揭示了成长的伤感和无奈:“在我的少年时代,还会穷究山那边是什么的年岁,实在是需要一个彼岸。彼岸映照在现实之上,让人期盼明天,渴望远方……”而当彼岸变成了后花园,对世界的仰视变成了平视,却让人无可奈何和伤感。成熟,几乎成为一种嬗变:“厌倦不确定的生活,拥抱领带、按揭、保险、日程表和 PPT,落回到靠谱的生活中去……”

和菜头追求的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但他却刀枪不入,他还保存着惊喜的能力。那些发自内心的狂喜,毛骨悚然的惊叹,腹黑刻薄的论战,说明他还有热情。

生活永远新鲜,永远值得我们怀着热望,去探究,去迎击。《六一儿童节赠小朋友》一文中,和菜头娓娓祝福孩子们永远有一种超能力,“超”在何处?好奇、发现、热情。这些重于身体健康,重于知识积累。它是儿童的天性所在,也是成人的终极追求。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我们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有我们做不了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凭此找到快乐,不被无聊、孤独所打倒。

和菜头写美食,篇篇勾人魂魄,《那天我们去吃鸡》《榨菜》《红烧茄子》《虎皮青椒》《事关鸭子》等,下笔皆超越了美食,着墨更多的是,食物和人之间的情感。和菜头说“做菜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周旋在案板之间,火光明灭,可以什么都不想……窗外的世界,白云苍狗,而在厨房的方寸之地,我是绝对的君王。”

这是一枚吃货对食物的最高赞美。他对食物的炽热,超越了吃这一生理活动,抵达了生活深处。如《事关鸭子》,“每次当我试图在记忆深处找寻一点庄严的、厚重的、深刻的事物,可以用梦想或者理想这种字眼装点的往事,那只烤鸭就从不知哪个角落里钻将出来,熟练地躺在一个白色的磁盘里。躺好以后,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又抬起头用扁嘴拖过一碟葱白和一碟面酱来,这才安然睡下。”这样富有镜头感的烤鸭,凝结了作者怀旧、期望和美好的生存理想,有感悟,有提升,有一股理想主义的火焰在燃烧。

《斜阳总在青山外》则是乡愁日记。无论身在那里,故乡,是永远的原点。和菜头说,“只有在昆明才会觉得天空有灵,可以和它对话。在这样的天空下,日子稠得几乎化不开。不需要你纵横驰骋,只需要你漫游徜徉……在这城里,值得度过无数生,仿佛它就是时间和世界的尽头,可以遗忘一切,一切又从头开始。”

我想象不出,一个男人如何柔软空明,才能对故乡有如此深浓的乡愁。看星星的驴,在困倦之时,将自己放入乡愁。这也许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