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建全民阅读书香社会,首推书香校园,首推教师阅读。在2016年的“寻找教育阅读推广人·四川省教育系统主题征文活动”中,10位心系教育、钟情阅读的教育阅读推广人脱颖而出。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这10位老师的阅读推广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他们的努力,分享他们的体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剑阁县龙江小学校 郭明庭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四版

刚接手三年级5班,从学校获得的信息显示,这个班每年换一个语文教师,学生的学习气氛较差。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从每日经典诵读开始。

我选择短小而易于诵读的古诗、古文和现代著名诗歌,事先将选定内容做成课件,教读,领读,然后每天早晨10分钟、中午10分钟,由值日的学生去引领全班学生诵读。领读的学生十分积极,事前都会做大量的准备,从流利阅读到情感诵读。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把经典古诗文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老师倡导、家长辅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很好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一年下来,学生至少已经能背诵除教材外的一百多首古诗词了。

四年级,学校征订的《国学经典诵读》,其中有“送别诗”组。我根据这一内容,把古代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情况下,亲人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进行了提炼,让学生置身于每一个送别的场景中去感悟。于是《易水送别》《谢亭送别》《送柴侍御》《送灵澈上人》……十多首古诗词,不到20天我就带领学生完成了从诵读到背诵。我趁势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古代诗人写的送别诗。

经历了半学期的准备,班上的学生在经典诵读成果展示上,就“送别”这一主题进行整整30分钟的脱稿诵读,把“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历史画面重现于听众眼前,诗中慷慨豪迈之情也留在了学生的心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通过朋友离别情境的对照,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呈现不同的看法,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利用学校处在剑门关外这一特殊的地域环境,我和学生一道收集有关描写剑门关的古诗。引导学生诵读李白的《蜀道难》,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杜甫的《剑门》……阅读余秋雨的《生命,是一树花开》、歌词《剑门关》等现代描写剑门关的文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委托家长带孩子去诗人描绘的地方,身临其境获取感受,对诵读的文本加深理解。学生带着目的,了解剑门关的地形地貌,了解在这里发生的历史事件,思考或质疑文本中的问题,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去过剑门关的的孩子,对李白描绘的“蜀道难”都有更深的认识。学生在《我的家乡》习作中,能引用《蜀道难》中的诗句,更能把蜀道的变化和李白的描绘进行对比,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蜀道文化的喜爱流露在自己的笔端。

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面,从经典名著中汲取精髓,沉淀文化素养,我在五年级向学生推荐古典本的《西游记》全文阅读。

首先,每天早上,我都会提前20分钟到教室,组织学生阅读;其次,教师示范读,学生尝试读,这种读不求甚解,稍知大意即可;下载名著改编的影视节选,让学生把流畅的画面与原著比较阅读,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学生对故事内容有喜爱、有厌恶,我鼓励学生自主取舍,不求全班的统一。

有位学生成绩优秀,阅读较为轻松,常常回家与父亲讨论书中的故事。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力不从心,与我探讨。我对家长说:“在现代社会中,学生接受声光色的荧屏,比读书更热情,当孩子有了读书的愿望,作为家长应当感到高兴,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这位家长买了四大名著,吃力地阅读,然后与孩子交流。家长会上,这位家长被我请上讲台,交流了与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体会及收获。这位家长的发言,影响了很多家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功。只有教师的长久坚持和悉心引导,孩子才会爱上阅读,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