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为名师工作室注入活力
■刘勇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三版

所谓名师工作室,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先“明”后“名”,最重要的是“明”,明明白白教书,清清爽爽教研;二是“工作”,工作是纽带,是灵魂。经过6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要带好名师工作室,导师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首先,在导师定位上,要处理好“桥”与“河”的关系。我们常说,导师是桥,度人度己。现在,我们更应当清晰地意识到,导师应当是一条宽广的河流,要有源流的活水,还要有奔腾的浪花;要有宽广的河床,也要有坚实的河岸;允许成员在河中自由游弋,也允许成员在岸畔尽情嬉戏。导师在工作室的作用,不仅仅是学术的勾连贯通,更重要的是人生的专业导航与职业引领。

其次,在活动设计上,要处理好“点”与“线”的关系。在学员培养期间,要从零敲碎打走向顶层设计,让每一次活动有主题、有层次、有梯度。每一个主题的活动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在“点”上深入,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点”的培养,以此联“点”成“线”,争取一活动一收获。名师工作室培养,不是短期行为,即使结业了,也只是一个新起点。从一生的发展而言,名师工作室培养期间也只是一个“点”,终身的发展才是一条“线”。结业之后,如果也能给成员恰当地指导与引领,适切的任务驱动,就能为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后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第三,在培养学员上,要处理好“林”与“树”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要既见森林,更见树木。名师工作室导师的首要任务是用“SWOT分析法”研究工作室成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培养,提供最“适合”的指导和引领。齐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曾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名师工作室应该更多侧重基本之“道”和教育之“术”的培养,去唤醒、激励与鼓舞个性之“器”。我常常告诉工作室成员,师傅的最大作用不是让你成为另一个我,而是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寻找你的优势,发挥你的特长,形成你的风格。让每一位成员有思想、有追求、有特色,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师。

第四,在研究方向上,要处理好“上岸”与“下水”的关系。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研究,作为一线教师,不要去追求“高大上”的研究,而应该更多地聚焦“接地气”的研究。不要只在“岸上”摆好架势、操练套路,更重要的是在“水中”摸爬滚打、大胆游弋。学生是最鲜活的,课堂是最生动的,教学是不可复制的,做纯粹的理论研究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要树立“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的理念,更多地在课堂上聚焦真问题,并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共生成长。

第五,在研究内容上,要处理好“简”与“丰”的关系。因为专注,所以专业,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工作室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要学会选择,只有在选择的基础上才能聚焦,在聚焦的基础上才能深入,每一次研究、每一个活动都需要慢一点,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活动,逐层推进,深挖细研,让研究精神与内容融入工作室成员的日常教学。不要盲目地追求活动的多样与高效,“多则惑,少则得”,名师工作室培养亦然。大胆取舍,目标聚焦,化繁为简,简中求丰。

毫无疑问,名师工作室首先应当是阅读室,但不善于读书的人犹如在砌墙,读的书越多,砌的墙越高,最后把自己深深地囚禁在其中,而善于读书的人犹如在开窗,读的书越多,通向世界的窗口越多。这其中的区别是什么?就是思考的力量。我们要学会“思读”,在思考中阅读,在辩证中取舍。

对立统一和量变质变规律,是导师在名师工作室的哲学定位。导师在“有所为”处应尽力而为,人生导航、专业引领;在“不妄为”时应绝对不为,仔细聆听,发现个性;在“不多为”时当尽力不为,静静等待,成就学员。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