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立足文本有效阅读
■王芳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三版

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当下,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教育者的普遍共识。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提升有效性,给予学生创造的空间。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比如,一位老师教《小露珠》一课,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老师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答,看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又提出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学生很快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老师点拨: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它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又是怎样和它们告别的呢?学生积极地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重视朗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又有助于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书。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其次,让学生自己提问。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读,这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最成功的一步。再次,让学生自己说话。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才能转化为学生更具个性的阅读能力,使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倡导自主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师应结合书本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语言材料,并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四、拓宽阅读途径,培养阅读兴趣

首先,引导学生创意朗读。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

其次,适时引导学生想象。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再次,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进行比较。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为什么用“抽”而不用“生”或“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渠县渠江镇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