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数学, 也需要阅读
■罗婉姝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三版

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前提。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益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不完全等同于语文阅读,它有其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十分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提出阅读要求,有目的地阅读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

比如,我以阅读为主线建构了“问题解决五步法”:弄清此处讲了一件什么事;动笔画一画、圈一圈你发现的数学问题和信息;找出你认为关键的词或句再读一读;分析信息和问题间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交流,归纳整理。运用此方法训练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减少阅读盲目性,促进学生养成读与思相结合的好习惯。

二、积累生活经验,结合实践进行阅读

阅读者的注意、记忆和思维都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的内部因素。人的任何记忆的再现都是建立在人本身大脑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没有积累就没有人的眼脑直接的记忆反映了。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容易理解了。

在解决买东西这一类应用问题时,学生往往会被题目中的数字所迷惑。其实很多学生都知道买完东西后售货员有没有计错数,有没有找错钱。但当把这一情境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会用另一种思维去想问题,往往会完全脱离买东西这一现实情境,只关注题目中的数字。如果能把实际情境与应用题叙述的情境联系起来,学生就容易把题解答出来了。例如,母亲节到了,小明拿20元去买1枝玫瑰和3枝郁金香送给妈妈,玫瑰5元一枝,郁金香3元一枝,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看题目会感到难做,于是我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找到问题和数学信息,然后在小组内表演买花过程,再读题目思考解答。学生通过实践,会把实际情境与题目叙述的情境联系起来,从而知道1枝玫瑰的“1”不需要列入算式计算,这时学生就比较容易地把题目解答出来。

影响阅读理解的外部因素包括文字材料和情境的物理特点、命题密度(即在一定长度的材料中出现的概念数)等,材料的概括与抽象的程度,由外部确定的阅读目的等等。影响阅读理解的内部因素主要是阅读者的知识基础。

三、针对不同题目,灵活运用阅读方法

例如,《统计》的教学。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教学,而是要通过实际情境初始情况统计表,留出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此表,使他们在积极观察、独立思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读懂表格,感受其中丰富的数学信息。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横竖分割来看,注重表头的分析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读懂表格的基础上,自主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四、多种方法训练,养成获取信息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好往往是阅读面不广。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留足阅读的时间。课本是学生赖以学习的最基本的文本,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例题和做好习题,还要充分重视对“做一做”“方框题”和“你知道吗”等栏目的阅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考试题中有这样的题目:世界水日是几月几日?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是谁?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通过布置一些关于数学阅读的作业,强化数学课外阅读,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潼川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