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4期(总第303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阅读,是最长情的陪伴
■何小波
《教育导报》2017年第14期(总第3031期) 导报三版

每一次阅读,就是一次生命之旅。阅读教学,就是教师陪着孩子走进文本,穿行于字里行间,去发现文字背后的密码。

陪孩子阅读,就得要有牵着蜗牛散步的耐心;陪孩子阅读,就得要有孩子的心性。

孩子的阅读速度及思维速度远不及教师。于教师而言,有许多课文反反复复教了几十年,就如我们无数次走过的那条路,越过的那座山,趟过的那条河。一草一木、一坡一坎、一礁一石,我们都是那么熟悉。我们一不留神,就按捺不住讲授的欲望,恨不得把自己所知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生怕学生走了弯路犯了错,恨不得学生全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抄近路”,并为自己的“人梯精神”无比欣慰和自豪。于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慢慢异化为一种密集的知识的传递,异化为简单的听、讲、练、习。很多老师过度追求效率,分数成了王牌通行证。”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被精炼为一个个考点。我们忘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忘记了走得太快,许多风景孩子来不及细看,来不及发现美、感受美。没有美的体验,有的只是匆匆赶路的风尘仆仆。

我们牵着孩子,穿行于字里行间,所见皆为一个个知识考点,一个个阅读技能的考点,于是一行行文字异化为分数。本来工具性与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两面,而今,那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温情脉脉等人文和审美都异化为得分的手段,学生又怎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阅读的美,更遑论人文的温度。

我们总对孩子说,人生短暂,时间匆匆,转眼间你们将考中学,弹指间你们将考大学。所以,没有时间陪着你们在字里行间慢慢琢磨,于是,阅读变成了略读和劣读,不再有字里行间的寻寻觅觅、浅吟低唱,也略掉了沉浸其中的缠绵悱恻、徘徊流连,最终错过了那些或温情脉脉、或天真烂漫、或诗情画意的美。

生命若不被美浸润着,将会失去多少色彩;生命若不被美滋养着,又怎能灵动多彩。何况,成人与儿童的审美眼光是不一样的,那么,看到的美就不一样。面对同一个文本,教师以为美的,孩子看来未必美;孩子觉得美处,教师可能觉得幼稚。然而,幼稚何尝不是一种美。因为教师没有一双儿童眼,不能以儿童的视角去阅读,教过许多遍的课文,常常难有新的发现。倘若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去阅读,孩子会发现老师没发现的,一直被老师忽略的美。

套用一句名言“文本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感受美的时间和眼睛。”只要用足够的时间陪着孩子阅读,孩子会有许多发现,有老师意料之中的,更有老师意料之外的。对于这意料之外的,我们会惊喜、惊奇,甚至恐慌,我们当初怎么就没发现呢?这就好比陪孩子去旅行,一路上孩子总是不知疲惫,一会儿跑开,一会儿又跑过来,兴奋地告诉你,他们的各种发现,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新鲜、刺激、好玩。看到一朵不起眼的野花,他们也激动不已,告诉你那朵花上有只小虫好漂亮,花香好奇怪,花瓣弯弯的。我们这才惊觉,自己早已失去了面对一丛野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我们不能让孩子也失掉这样的情怀,教师有责任培养孩子面对一段不起眼的文字心动的情怀。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的是增加阅历和生命的体验,从而充实人生、丰盈生命。然而,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小学生,有许多地方暂时不能到达,但阅读可以帮他们到达。阅读教学就是陪学生旅行,陪学生去感知文字和语言,感受文化和智慧。

阅读,是最长情的陪伴,陪孩子们在阅读中成长。可以预期,有一个被美丽的语言文字温润成长的童年,孩子的心灵、精神、生命必将日渐饱满,最终长成一个丰满的人,丰盈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阅读使孩子们精神富有,这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生活。

(作者单位:电子科大实验中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