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5期(总第303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教学方法的提升到师德传承
德阳名师工作室发挥辐射效应
■本报记者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7年第15期(总第3032期) 导报一版

“肖老师,我们合个影嘛!”一位身着宝蓝色羽绒服的老师迅速跨上台阶,兴奋地站在德阳市高中生物名师钟华的身旁。

2017年元旦前夕,在德阳五中举行的2016德阳名师盛典上,名师工作室的老师受到明星般的追捧。近年来,德阳市通过成立省级、市级、县级名师工作室,以1+ N的方式,从最初学习外部经验,到如今内生动力的形成,从教学方法的提升到师德传承,使德阳教育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

“再不奋起直追就晚了”

“以前觉得慢慢磨,四五十岁也应该有点成就吧。但是现在出去听课,发现不少30多岁的老师已是名师了,再不奋起直追就晚了。”谈起职业发展,德阳五中历史教师秦明富不甚感慨。

当了13年班主任的德阳五中教师冯文有相似感受。“时代在变,过去那套方法学生不喜欢,教师光凭热情已经不够了。但是职业发展到了高原期,往前走很困难,自己也很苦恼。”冯文说。

德阳市旌阳区教科所所长尹华冬认为,多数教师有提高教学水平的需求,但苦于没有平台,没有团体中成员间的相互激励,导致职业发展疲软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早在2012年,德阳市就从学习外部经验入手,在广汉市率先推动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的建立,给予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目前,全市已建立起省级、市级、县级名师工作室三级体系,覆盖城乡学校所有学段。

广汉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文健说,广汉市一开始就将名师工作室定位为赛马场、孵化器和发射塔。

有了好的平台的刺激,老师的潜力得到激发,也有了奋起直追的底气和依托。

以广汉市雒城四小老师黄若东为例。投资100多万元的书法展厅,书法受到全校师生热捧,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活动,发明的隐形字帖全国知名,这些条件和荣誉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2012年3月,黄若东名师工作室设立,在教育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热爱书法的黄若东带着工作室老师硬是将被视为“豆芽”的学科建成学校乃至广汉市的特色课程,培养了一批书法教师。

而在德阳市实验小学,邱长志名师工作室(小学科学)的领衔名师邱长志,每学期都要忙着考察申请加入工作室的老师。去年6月,定好的一节示范课遇上瓢泼大雨,邱长志以为没人来了,结果却一个都不缺,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每一次磨砺都是蝶变

去年春天,在两岸三地共同举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旌阳区刘应兰音乐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刘智,作为唯一一位上示范课的中小学老师,一曲《匈牙利第五号》艺惊全场。

刘智成功的背后,是工作室师徒间反复磨砺的结果。加入刘应兰工作室后,刘应兰带他苦练基本功,练手风琴、钢琴。“刘智有底子,悟性好,在工作室成长快。”说到学徒,刘应兰颇有几分自豪。为了提高水平,工作室送刘智去成都专业学习2个月。

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会引发蝶变,每一次蝶变又促成新生。决定参加学术研讨会后,工作室为刘智选定《匈牙利第五号》。刘智与刘应兰反复商议,反复打磨,找问题,努力提高。

现场示范课展示了工作室的成就,获得省教科所颁发的证书,并受到现场专家和老师的高度赞扬。有老师说:“刘老师这样的水平,以后我们还怎么敢上示范课啊?”

工作室并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去年夏天,刘应兰和刘智等人前往内蒙古学习一周,上课的全是台湾的专家。这得益于相关激励政策,旌阳区每年给每个工作室拨付3万元活动经费。

“工作室把每一分钱都尽量用到学习上去,争取把更多外部优秀经验带回来。”刘应兰说,大家很兴奋,回来的火车上忘情地讨论与挥手打节拍,熄灯了才停下来。

回到德阳,刘应兰就带着工作室老师立马开讲和送教,第2天嗓子就哑了。听课的老师回去后又发挥辐射效应,帮传带,碰撞出新的火花。

实验小学教师张芹听课后回去改变音乐课,拍节拍时让学生3人一组,先拍左右再拍自己,孩子由此爱上了音乐课;学习途中,刘应兰紧跟指挥专家去其所在城市,力邀专家来德阳现场示范,市上得知消息后立马升级为全市的示范课,不错过任何学习机会。这样的教育故事举不胜举。

学到的不仅是教学方法

名师工作室激起了老师的热情,他们敢想、敢干;通过不断的学习、研讨与展示,德阳的老师拓宽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和荣誉,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他们从师傅那里学到的远不止这些。

“邱老师年龄大了,却来得早,走得晚,工作效率比我们还高,这种言传身教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与记者聊起他们心中的偶像,邱长志工作室的学员游建和郑丁元交口称赞。

研究生毕业的郑丁元初入讲坛,以为给小学生上课是小菜一碟。噼里啪啦讲了一堆硬知识,结果学生却不喜欢,郑丁元心里很着急,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能力。

了解情况后,邱长志现身示范。他上科学课,摆脱了教材的束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注重故事性,设置悬念,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实验中可以引入竞争,以此激励学生,而且不要老是害怕学生出错,要多表扬小孩子。”除了带工作室的徒弟,邱长志现在每年还坚持至少送教2次到区内学校,手把手传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营造活乐课堂,老师要享受教学,学生享受课堂。

数次亲聆师傅上课和逐渐改变教法后,郑丁元的课堂受到学生热捧。学生吵着做实验,不准其他老师占用科学课。一学生家中有事,父母要给他请假,学生却不干了,因为第2天刚好有郑老师的课。

“做事的态度,对人的谦逊,生活上的乐观,授课的方式,这些品质是培训课和研讨活动所学不到的,只有自己听师傅的课和长期交流才能获得。”郑丁元认为,这是工作室和邱长志给他受用一生的财富。他将这些财富又带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