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5期(总第303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给隐性知识更大的空间
《教育导报》2017年第15期(总第3032期) 导报三版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把知识分为四大类:一是描述事实方面的知识;二是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三是操作、实验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四是寻找信息和知识源头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常常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就是积累上面所说的第三类知识,在让学生实践的同时,促使学生发展和积累了除技能之外的一种内在的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同时,知识间是密切联系的,隐性知识的学习还能促进其他相对显性知识的学习。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隐性知识的内在性,以及它不如显性知识易于考核,人们往往只重视显性知识的学习,忽视隐性知识的学习,致使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后劲不足。

如何才能让隐性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其实,隐性知识的学习不仅对学生成绩有促进作用,它的作用还体现在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但这种促进作用不是短时间就能显现的,因此,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采取科学的有力的措施,才能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隐性知识的学习上。

比如,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显性知识学习需要达到的标准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只要60%的学生达到B等,20%的学生达到C等,10%的学生达到A和D等,就是符合学生智力的正常分布规律,也符合多元智力理论的规律。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要求,不同的学科还应有不同的标准。这样,有利于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这样,也才能给隐性知识更大的空间,学校才会真正引导学生投入到隐性知识的学习中,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后续创新能力的发展积淀丰富的养料。

(江苏兴化 薛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