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7期(总第303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迟到的惊喜绵阳市
平武县南坝中学李洋
“寻找教育阅读推广人”征文选登《教育导报》2017年第17期(总第3034期) 导报四版

遇课间操下雨,同以往一样,我习惯性地提前进了教室。“有新书了!有新书了!”有学生控制不住,激动地叫起来。这一叫不打紧,呼啦一下,我很快被学生包围了。给我一本,给我一本。”“李老师,给我一本。”围上来的学生急切地央求,一边说着,一边毫不客气地从我手中夺书。就10本书,一哄而上的学生很快就抢光了。抢到的学生满脸喜悦,快速打开,开始了阅读,没有得到书的学生唉声叹气。书是学校订阅的《剑南文学》,只有10本,前几次都是先给小组长发一本,然后,再给举手快且看上去迫切需要的同学发,发完为止。

现在,学生竟然从我手中抢书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我倒是一点儿也没有生气,看到学生们津津有味地看书,我很是满意。学生专注阅读的时候,最是美丽,那是一朵朵花儿的盛放。。

今年4月,终于从18平米的学生宿舍搬入教师周转房了,我高高兴兴地搬着东西,学生也替我高兴,课外活动时间主动加入了我的搬家队伍。进入新的房间,学生一眼就看到了我书柜里的书,然后七嘴八舌地说要借哪本的,我欣然应允。有学生说:“李老师,我们来帮你搬东西,其实就是想来看看你的书,我们想借。”听到这样的话,我比搬新居还高兴。

室外骄阳似火,室内奥运比赛如火如荼。看着体育频道录播的比赛项目,我沉浸期间,时而叫好,时而呐喊。门外响起的敲门声把我从比赛中拉回了现实,是谁呢?“李老师好!”门一打开,学生就礼貌地招呼我。原来是今年刚刚毕业的学生:王婷婷、魏玉芳、李娅。“啥子事?进屋坐嘛。”“哦,李老师,这样的,虽然我们都考上了高中,但是,我们学习的路还长,暑假又太过漫长,耍得无聊。我们想在你这儿借点书看看,行不?”“有什么不行的,你们来借书,我非常高兴。”学生在这个时候能来借书,我比看奥运比赛还兴奋。

“我们听听初三年级中考的成绩分析,语文,初三(5)班班级综合排名居全县第二名……”校长声如洪钟,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宣读着2016年学校初三年级的中考成绩。初三(5)班正是我所任教的班级。这是多年来,我取得的最好成绩了,真是个不小的惊喜。

上述几件事情,是这几年来经历的一个个惊喜,只是它们来得有些迟。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22年,,带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给他们推广了一本又一本的名著。进初一,就列出一长串推荐书目,然后一遍遍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去读。可是,现实与我期望的相去甚远。3年下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还是仅仅停留在语文教材后面的附录上。

我们学校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条件有限。我一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除了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外,其他名著几乎没看过。学生不喜欢作文,一写就犯难,很多口水话。他们根本没有读书的兴趣,语文成绩也是很难提升。怎么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呢?

在学校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文学刊物——《起点文学》终于出炉了。因为经费原因,印刷的数量有限,给有作品发表的学生人手一本后,就所剩无几了。我发现,每次给学生发放《起点文学》的时候,学生特别兴奋,没有投稿的学生也争着要。《起点文学》里有我的作品,学生读了后对我很敬佩。为了引领学生,我就写了不少作品,发表在不同的刊物上。我把这些作品当作范文给学生读,他们听得格外认真,把我手中的样刊当成了提升作文水平的神器。前面提到的《剑南文学》就是这样走向学生的。

这些经历引起了我的思考:给学生推荐读物是不是要从学生身边开始,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跟兴趣结合,循序渐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带着这个想法,我开始办班级刊物。让班上的学生自己办刊物,自己命名。为了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我要求他们不仅写成篇的作品,也写句子和片段。然后安排学生筛选组稿,我负责打印编排,学生负责封面设计。一学期下来,班级刊物——《聚洋》诞生了,学生兴奋不已,对语文课更加喜爱了,乐意读书的越来越多,学生摆放在课桌上的课外书籍越来越多。

于是惊喜一个接一个,尽管来得有些迟。今后,我会努力让惊喜陪伴我教书育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