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7期(总第303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培养学生的 理性精神
■何学军
《教育导报》2017年第17期(总第3034期) 导报三版

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及公众参与。笔者以为,理性精神是思想政治学科四大素养中具有基础性的素养,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众参与的基本条件。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牛学文认为,所谓“理性精神”,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思想政治学科高考,以能力立意,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种能力,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理性思维及理性精神的检验与考查。

以2016年文综新课标Ι卷39题为例,该题用某些民众以还原历史真相为旗号,实则意图颠覆英雄、歪曲历史为情境材料对学生进行考查。该题材料第一自然段旗帜鲜明地指出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英雄,从立论角度体现了“理智”“自主”的理性精神。第二自然段列举否认英雄的种种不良现象,社会原因和社会危害,从分析角度体现了“反思”的理性精神。第三自然段通过当时的人物叙述还原历史,从结论角度倡导人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试题的情境设置,不仅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且考查了考生坚持崇尚真知、理智行事的理性精神,完成了对学生从理性态度,到理性认知,再到理性行为的考查。设问包含认识评价类、建议措施类以及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贯穿了理智和辩证思维的理性精神,考查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今年的高考全国卷思想政治考试说明更加明确地提出要聚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思维的精确性和完整性的考查,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优化教学,关注理性精神的培养。

首先,牢固树立核心素养意识。新高中课程标准的标志要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纲,而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是课堂教学的遵循,是学生学习的标准,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的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因此,教师必须学习与研究学科核心素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核心素养意识,增强育人能力。

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织渗透,各种渠道信息交织冲突,学习必将是选择性学习、自主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基于学生、基于生活的原则,着眼学生思想活动的新特点,设置不同情境、不同现象、不同观点,让学生以理性的态度主动探究,通过质疑反思、辩证思维进行理性认知,从而化解疑惑、纠正错误,自主地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作出理性正确的价值判断及道德选择。

第三,重点培育质疑与反思的理性精神。质疑与反思精神是理性精神的重要表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创建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要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质疑;要设置好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勇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有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有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时,更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重视反思性教学,引领学生对品行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回顾,对活动要素进行深究,对思维过程及思维结果进行梳理,让学习成为自主探究性活动。

第四,坚持面向实践进行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高考对理性精神的考查总是以实际生活为情境材料,以实践为导向,新的思想政治学科也将变为“活动型学科课程”,这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坚持基于实践,面向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活动,引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崇尚真知,求真务实。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