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7期(总第303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研学旅行:开阔视野增智启慧
■马希良
《教育导报》2017年第17期(总第3034期) 导报三版

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成为近段时间的热点。其实,研学旅行也叫游学,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学者推崇。代表人物有孔子、明代的顾炎武,清朝的梁绍壬,近代的陶行知等。今天,研学旅行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说明它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现实教育意义。

学生所学的多是书本知识,所获得的知识以间接经验和理性知识为主,感性知识欠缺。要完成新课改将知识生活化的命题,研学旅行或许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秘诀。它可以使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相对封闭的校园,去拥抱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拓展视野,在与学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弥合习得的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的缝隙,夯实知识的纹理,促进学生哲学意义上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研学旅行恰恰是另辟蹊径,以开门办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历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而这种游历活动正是让中小学生增强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的契机。从研学旅行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剖析,会发现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这恰恰暗合了顾炎武提倡的“合学与行”,以及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研学旅行通过活动来强健体魄,以身体变化影响心理变化,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

开展研学旅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竞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其互相切磋、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然而,社会竞争激烈,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难免存在竞争的压力。无论学校品牌建设、等级晋升,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先,学生的评价、升学等都存在竞争。而学生正好处于竞争链的最低端,导致一些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而研学旅行走出校门,奔赴自然,畅游文化历史,深入乡土民俗,感怀社会发展,以愉快的心境,通过以游兼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开阔视野、增智启慧、涵养德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追逐分数而带来的竞争。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