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20期(总第303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着手
——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几点思考
■严勤建
《教育导报》2017年第20期(总第3037期) 导报三版

品德与社会课是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门课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为他们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既要高瞻远瞩,又要始于足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一、从大处着眼,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首先,要注意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在几个年级段反复出现,但教材既不简单重复,又不过于跳跃,而是层层递进,逐步加深。把握住这点,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承上启下,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逐步对学生提高要求,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品德观。

其次,当今的学生思想活跃,但生活经验尚且不足,认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教师要了解学生在不同情景中的各种表现,抓主流,看本质,掌握思想表现的主客观原因及其发展趋向。

再次,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阵地。教师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内外联动协同教育,促进道德知识的巩固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教材内容的关联,学生表现的变化,教育阵地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构成了三者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能只看到一篇教材、一节品德课、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而应当从大处着眼,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克服品德与社会课“空洞说教”和“无的放矢”等毛病。

二、从小处着手,促进知行统一

首先,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或几个德育教育的知识点。比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从什么叫“习惯”和什么叫“好习惯”讲起,再分述习惯的内容及其意义。小学生能否有好的学习习惯,取决于三个因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懂得习惯的知识、具备持之以恒的意志。这三点在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有涉及。所以,教学时不能就事论事,就习惯谈习惯,而要联系有关教材,抓住上述三个因素,启发引导学生。

其次,教学中贵在“有的放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有的习惯于勤査工具书独立思考,有的习惯于询问别人,有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的却需要别人的督促。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质量的优劣,受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环境的制约。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还要靠各方面的配合和长期坚持。学校、班级要有好的学风,制定统一的学习习惯标准,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共同讨论学生学习习惯问题,共同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

第三,抓班级、促家庭、带社会,引领学生健康发展。教学前,教师要按教材要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作调査。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教学重点,以教材为中心,组织教学材料。对大部分学生尚未养成的习惯,教学要做到摆出事实,分析原因,讲清道理,树立榜样,提出要求。课后,联系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共同督促学生养成好的习惯,配合班级活动,发动学生对照要求找差距,联系实际谈打算。

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家长工作,比如召开专题家长会,邀请家长谈体会介绍经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要抓好家庭,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社会也将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诗城小学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