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20期(总第303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数学文化 走进课堂
■陈厚芳
《教育导报》2017年第20期(总第3037期) 导报三版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当数学不再是枯燥的加减乘除,而是和文学一样兼具趣味性和韵律美,你觉得如何?

目前,很多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主要采用听讲形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实,数学课也可以通过有意思的方式,让学生兴趣盎然。

让十分抽象的数学题,兼具文学诗词一样的趣味性和韵律美,不仅有助于改变许多人心目中“数学就是枯燥的加减乘除”的刻板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也是将数学文化更好地渗透于数学教学,提升数学教育的文化品位,增进数学教学感染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背后的数学文化,与文学诗词所表征的文学艺术,在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价值层面,其实是高度融合贯通的。诚如数学大师丘成桐曾指出的:“好的文学诗词将人与人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感受生动呈现出来。伟大的科学家不也是同样地要找到自然界的真实和它永恒的美丽吗?”“数学家也是企图构造一个架构,来描述见到的数学真理。”

那么,要想将数学文化更好地渗透于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值得一试的做法。

其一,将美学教育更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通过向学生尤其具有形象思维优势的中小学生,充分发掘数学概念、公式中固有的直观感性之美,如对称、和谐、简洁之美,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不止是抽象的,更是美的。“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

其二,将数学历史与数学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向学生讲述相关数学思想、方法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中许多杰出数学家的人生故事,不仅可以让相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具体、生动亲切,也能让学生从中了解到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充分领略和感受数学家独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并从中深刻认识到,数学文化之美不仅是数学自身之美,也是数学探索过程之美、数学家的精神人格之美,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其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充分打通。如结合教学需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身边琐事中,寻找生动具体的数学课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尝试思考、解决这些课题。借此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止是一堆概念、公式的推演、计算,也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好玩过程,数学绝非“无用”,而是有着无处不在的大用。同时,学习数学的目的,也并非只是为了考试升学,更是为了提升我们各种内在的科学理性素养和能力。如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客观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意味着,数学文化,不仅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文学艺术等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种深具“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价值和功能的文化,这样的数学文化不仅应当渗透,而且原本就深深根植于数学教育中,不止需要从外部灌注,更有待我们不断从其内部去深度挖掘。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