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20期(总第303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公平优质教育成就更多孩子梦想
《教育导报》2017年第20期(总第3037期) 导报一版
春暖花开之时,“两会时间”万众瞩目。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2017年教育重点工作有: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李克强总理说。

◆陈宝生在“部长通道”答记者问

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亮相“部长通道”,分别就“传统文化进校园”与“教育资源均等化”的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党中央讲了多次,很多年了。人民群众也有呼声,需求很高,国内外都在说这个事。”那么,到底该怎么做?陈宝生给出了三条实打实的路径:

第一,“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这是“固本工程”。第二,“融汇到教材体系当中去”,这是“铸魂工程”。第三,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陈宝生还透露,围绕这项工作,教育部将着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建设好教材课程体系;二是拓展校园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发;四是推进国际传播。

在谈到教育资源均等化话题时,陈宝生说,“择校热”“学区房”,老百姓不满意,原因就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治本的办法还是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一是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二是学区化管理,中学小学连片管理。最重要的是均衡配置资源,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一定能解决。”陈宝生说。◆教育部去年支持四川198亿元

3月5日下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讨论时,就代表们提到了支持四川教育发展等话题作出了回应。

有代表提出,四川民族地区基本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特别是“大班额”等现象突出,建议国家加大对四川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陈宝生表示,去年,教育部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等10多个计划、举措等,支持四川198亿元,这在中西部居于前列。

有代表提出,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高考生源大省,希望国家予以支持。

对此,陈宝生向代表们介绍了教育部近年来推出的三项政策:

一是布局调整。即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支持中西部发展。7年时间,中西部多招收27万人。如果按照一所大学一年新生招生2000人计算,这相当于在中西部建了100所大学。四川是中西部人口大省,在布局调整中占据前列。二是结构调整。主要是部属高校和东部一些重点学校在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家庭重点招生。2016年,农村籍中西部贫困家庭学生,占据招生额近60%,四川也是重点支持的省份。三是对自主招生进行规范,综合治理,从而保障前两项的政策支持。

◆政协委员建议缩短学制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拟提交提案,建议义务教育加高中阶段学制应减少两年,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也减少两年。

现行学制有什么不好?石碧举例说,过长学制首先对个人人生规划有影响。一般人7岁读小学,9年义务教育、高中3年、本科4年,大学毕业就23岁了。如果继续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各3年,博士毕业都已29岁。无论男女,近30岁才开始工作,家庭、育儿的事情又接踵而至,事业开始阶段,就无法投入全副精力。

其次,受教育时间成本太高,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成本提高。“6年研究生,基本上每年要净支出5万元,6年下来就是30万元。一些城市家庭的学生还能应付,对一些农村家庭学生来说,上不起。”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过长的学校教育时间加大了社会的老龄化压力。如果能早点让学生毕业、就业,就增加了劳动者的数量,进而缓解了老龄化压力。

至于缩短学制的可操作性,石碧认为当然可行。他说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知道初中和高中为了应试,很多学校都是3年课程两年学完,最后一年用来集中复习应试。研究生阶段有6年时间,课程安排得也不紧,一些学生到最后都厌学了。

对石碧的提案,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表示赞同,但也有政协委员表示,学制不能轻易改,要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认为,更改学制要慎重,这牵涉到一个民族的教育,需要教育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意见,不能一纸行政命令就改了。

(综合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