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20期(总第303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思政课实践有底气接地气
成都理工大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群
《教育导报》2017年第20期(总第3037期) 导报一版

本报讯(记者殷樱)“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应该更听从自我的内心,还是父母的建议?”“如何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大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怎样才能走出这场‘大雾’?”……日前,在成都理工大学求实社的微信公共号上,针对该校《思政大讲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心理调适”主题讲座的预告,学生们纷纷在后台留言,希望特邀嘉宾、社会心理学家黄菡教授回答。

除了思政大讲堂,情景剧大赛、观影活动、校外社会实践参观等等,在成都理工大学,学生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思政课实践。而求实社这个服务于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社团,为全校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和资源,深受学生欢迎。微信公共号建立后,更是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对思政课的积极性。

为破解“实践教学实施不到位”的难题,避免实践教学被简化和泛化,成都理工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现了实践教学的课程化、教材体系的标准化和实践活动的规范化,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把知识付诸于实践,让学习经验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在实践教学的课程化方面,为有效解决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无序性、随意性和边缘性问题,学校综合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点、疑点和热点问题,以“五点”汇成“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

基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确保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学校编写了标准化教材,实现了实践教学安排与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机对接,避免将“实践教学活动”简单等同于“学生活动”。同时,教材设计了实践教学活动指南和过程记录,既确保各项实践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又为实践教学效果测评提供了依据。

同时,为有效解决实践教学覆盖率不到位的难题,学校还充分考虑“实践活动”的操作性、可选性和规范化要求,兼顾实践教学的共性要求和学生个性特点,将实践教学活动设计成“必做”与“自选”两大模块,形成点面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

此外,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均采用了“5+1”实践教学模式。其中“5”针对不同的课程设置了不同的内容,例如:“毛中特”课程“5+1”,“5”即为1次学术讲座、1次课堂演讲、1次社会考察、1次班组活动、1次实践创新项目申报,“1”是1本实践手册。

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作用,该校还分别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起相应实践教学基地群。如:针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成了科学发展观示范建设基地群;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成了时代精神示范教育基地群等。这些基地的建立,为在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