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21期(总第3038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育部长:聚焦公平落实民生
《教育导报》2017年第21期(总第3038期) 导报一版
“两会时间”,教育永远是个热词。在央视“部长之声”节目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老百姓关注的幼儿园入学难、高考改革等问题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3月7日,陈宝生还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在“部长之声”节目中,有家长提问:目前公立幼儿园虽然收费比较低,但是入园比较难;私立幼儿园虽然入园比较容易,但是收费比较高。国家怎么帮助家长解决这方面的困难?

陈宝生说,现在公办园全国只有86000多所。民办园有15万多所。入园的儿童,近2/3到民办幼儿园入园。国家将新建一批幼儿园,改扩建一批幼儿园。继续支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方向是走普惠的道路,就是面向大众,收费合适,质量合格。

陈宝生指出,发展学前教育,最大的短板是师资的缺乏。需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同时,搞一些购买服务,把幼儿园的教师问题、保育员的问题、保健员的问题解决好。

“到‘十三五’末的时候,我们的学前三年的幼儿入园率将达到85%。这就是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陈宝生说。

针对老百姓更关注的高考改革,陈宝生说,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慎重考虑,先在上海、浙江进行试点。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一代学生一生的命运。

他说,高考改革一是带动了高中改革,高中的课程体系、办学方式、考试和高考相关的一套系统,都得改;二是加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三是在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核方面探索了新的路子。大多数省都已经出台了高考改革的方案。上海和浙江,今年就要落地,然后就可以全面推广。

陈宝生说,今年将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这四个省(市),开始进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试点,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体系,搭建起各个学段、各类教育,能够互通互认、互相转换的终生学习的立交桥。

今年教育工作的一次集体备课

3月7日下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来到位于华北宾馆的全国政协委员驻地,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陈宝生说:“我把这次会看成今年教育工作的一次集体备课。”

3位来自高校的政协委员谈到了民办教育。在去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1+3”文件颁布的背景下,委员们从细处着眼,关注法律和文件怎样进一步落实。

“不是落在膝盖上,落在脚面上,而是要落到地上!”陈宝生用一个关于“落实”的形象比喻,带出了教育部今年根据“1+3文件”,正在紧锣密鼓筹备民办教育工作会。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谈到的中小学生“课后三点半”问题,陈宝生说:“去年,教育部已经在前几年的工作基础上,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具体分三步走:第一,鼓励各地探索经验,创造自己的品牌,解决自己的问题;第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此初步加以规范;第三,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争取尽快妥善解决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陈宝生进一步介绍:“基本的思路是实行弹性放学时间。第一,明确放学之后不属于义务教育,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贴。第二,可以与家长协商,建立谈判机制,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第三,注意不要把这段时间又变成课堂教育的延伸。”

对委员们关切的“双一流”建设问题,陈宝生表示,遴选工作将立足高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综合指标进行评选。

“请大家放心,肯定是由第三方来遴选。”陈宝生重点谈了四句话:一是竞争优选,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一起报名参评;二是专家评选,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定,评价的专家也会以战略学者为主,尽可能做到公平;三是政府比选,在专家评选的基础上和国家战略需要对接;四是动态筛选,不搞终身制,一个周期不合格,也不留级,直接出局,重新确定。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在发言中认为,教育扶贫,贵在精准、重在落实,一定要围绕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准发力,扶到根上。

“2020年脱贫攻坚战要决战决胜。‘五个一批’里面,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这是我们的直接任务和历史使命。”陈宝生说,“教育肩负着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代际传递穷根的重任,要在精准和落实上下功夫,抓好教育扶贫这件大事。”

针对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章义和提出的农村教师待遇问题,陈宝生说:“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没有对老师的尊敬、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教育质量。”

陈宝生介绍,今年还将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和教育简政放权的文件。

(综合央视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