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22期(总第303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育扶贫 职教应打头阵
《教育导报》2017年第22期(总第3039期) 导报二版
关于扶贫的话题,尤其是教育扶贫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教育扶贫该向哪儿发力?如何发力?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发力扶贫,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全国政协常委、湘西州政协副主席田岚关注扶贫多年。他认为,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原因主要有三点:自然条件、生产资料和人的能力。其中,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在各种教育类型中,田岚认为,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是最能见效果的一种扶贫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的调研也显示,县城中职学校大约有七到八成学生来自农村。他认为,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将以义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扶贫扩展到职业教育,让贫困地区孩子既能享受到优质义务教育,又能进一步接受优质职业教育,为其通过就业脱贫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田岚在基层调研中发现,职业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所开课程操作性不强;一些职业学校“只有老师,没有师傅”,缺少人脉、人文精神的传承;有些职业院校办的扶贫培训班“对象不准、内容空洞、效果不好”。

田岚建议,政府要引导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生一毕业企业就能用、好用。学生就业更稳定,一家子脱贫就有望了。”二要实行“师傅制”,“给那些师傅、徒弟们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工匠精神’将能够得到更好传承。”

针对职教扶贫培训班问题,马敏建议,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贫困地区年富力强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劳动技能与整体素质。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要让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大有作为,必须改革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职业教育的供给机制,把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或潜在劳动力提供实用技能培养作为扶贫的“底线”内容,为处于底层劳动岗位上大量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提供无门槛和灵活便利的职业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