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22期(总第303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专家观点
《教育导报》2017年第22期(总第3039期) 导报二版

用统筹思维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

东北师大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邬志辉

首先,统筹城乡学校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调查显示,有48 .6%的乡村儿童因为乡村教育质量差才进城读书,有54 .6%的陪读家长明确表示,如果城乡教育质量一样好,会让孩子回乡读书。

如果能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就可以减少城乡教育结构失衡矛盾,引导“进城择校”学龄人口回流,稳定乡村现有学龄人口。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应该把乡村小班小校、乡镇寄宿学校和县城大班大校统筹考虑、整体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统筹幼小一体办学,推进学制改革创新。乡村小规模学校学制不完整,大多只设小学1—2年级或1—3年级,有的还附设幼儿园。鉴于现实情况,可以探索小学低年段和幼儿园一体化办学的新模式,试行初小和高小分段的混合学制。

通过幼小一体学制改革创新,不仅有助于增加学校的在校生规模,配足配齐教师、开足开齐课程,还有助于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推进教育均衡化解“学区房”挑战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吴颖惠

学区房问题是择校热的副产品。而择校热是在义务教育普及之后,人们想上好学校、接受更优质教育的客观表现。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区房”问题,就必须直面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客观存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方面下大力气,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盘子。并依法增加经费投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中小学标准化政策;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实现教育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合理引导择校行为等措施。这些都是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区房”的问题。

(本版文稿综合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