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28期(总第3045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攀枝花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区化”突破校际强弱边界
■本报记者杜蕾
《教育导报》2017年第28期(总第3045期) 导报一版
开栏语: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我省各地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均衡、特色、协调发展,本报特开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栏目,集中报道各地提高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举措,敬请关注。

省级特级教师定期到村小送教,手把教村小老师上课、编写教案。……新鲜教学手法、精彩的讲授,让山里老师、学耳目一新。这样的场景,每学期都在偏的盐边县益民乡新民小学上演,优质教资源得以在发展不平衡的学校间流动起。背后“推手”,是攀枝花市近年来在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大力推动学区化

学区怎么组?

地域临近、强弱搭配“我建议,这学期建立学区美术名师工室,带动学区艺体教育工作整体进步。”前,攀枝花市东区教育局第二学区联盟季学期工作会上,各学校相关负责人、学兼职教研员围绕本学期学区推进艺体教

。以学区联盟为主体,每学期开展数次作研讨。“这对各学校来说,早就习以为了。”第二学区联盟“盟主”、攀枝花市第

东区现有区属学校27所,民办学校96。辖区内拥有一定优质学校资源,但各校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

如何把优势资源辐射到更多学校?东区教育局局长范元凤介绍,自2012年以来,东区教育局通过构建“学区联盟”,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帮助带动薄弱学校,共享发展和内涵发展相结合,提升辖区整体教育水平。“发展模式按照‘地域临近、强弱搭配’原则,以几所优质学校和几所薄弱学校组合而成,实行统筹管理。”

目前,东区已建立4个学区联盟,每学区各有2到3所优质学校和四五所相对薄弱学校结盟。据介绍,为将优质学校的“泛”影响变为精准帮扶,东区又在“学区联盟”内采用1所优质学校与1所或2所薄弱学校结成携同发展体,签订携同发展协议。

在盐边县,学区按照“相对就近、民汉组合,南北兼顾、捆绑考核”的原则组建。不同的是,盐边各学区均设立了一名总校长,统筹全学区事务,各学校分设执行校长。同时,每个学区1所初级中学,4至5所乡镇中心校。各学区均由初中学校牵头,既方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又方便学区内义务教育统筹管理。

“无论大小,每所学校在教学或管理上,总有自己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如果能够整合好就是一股强大力量。”红格学区总校长李红对记者说,红格学区有红格中学和红格、益民、新九、和爱4个乡镇的小学中心校以及10余个村小、教学点,每个学校在教学、校园文化、德育建设上各有所长。

教学怎么改?

名师团队巡诊“磨课”

最近,盐边县益民中心小学教师邹瑶正给五年级学生上英语课时,几名“不速之客”悄然而至,他们搬着板凳进教室听课。原来这是红格学区名师团队,针对益民中心小学英语学科相对薄弱的现状,专门来对英语教学作指导、寻突破。

“我们并未提前通知学校,就是为了了解老师们最真实的教学情况。”省级骨干教师、红格中学英语教师肖仁学告诉记者,听完课后大家立刻进行评课,与授课老师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再由团队中一名老师上示范课。

“通过这样的指导,让我直观地认识到自己讲课中的问题,也能及时知道解决办法,非常受用。”邹瑶说,自学区成立后,类似的课堂“突袭”已成常态,有时候名师上了示范课还会请授课老师再上课,反复“磨课”直到满意为止。

“学区要均衡化发展,就必须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李红说,红格学区有30余名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大部分集中在红格中学和红格小学。学区从这些老师中抽调了16人组成名师团队,定期、轮流到各校听课、评课、上示范课等。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采取定向蹲点磨课方式,大大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红格学区还开展学区大教研活动,安排各校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以及部分骨干教师组成大教研团队,形成学区内统一的教研模式,并完成统一试卷制作、质量监测、成绩分析,针对各学校问题,拟定相应的办法。

在东区,学区联盟不仅组织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教学“巡诊”,还安排帮扶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听课学习。

去年秋季学期,第二学区联盟内,第十四小学两名英语教师前往市第一小学体验一天的英语教学,全程学习该校英语教师怎么上课、如何辅导学生、怎样开展集体教研。十四小教师宋松涛感受很深:“他们在课堂上设置了很多有启发性的问题,课下对学生的辅导很到位,基本能做到堂堂清、

天天清,这些确实值得学习。”

管理怎么变?

从各自为政到集中管理

“校长们都感觉,实习学区化管理后,对学校的管理时间缩短了,管理效益提高了。”李红说。

学校从“单干”走向“结盟”,不仅教学质量提升了,管理平台也从单向延伸到多元。改革中,各学区实施了定期集中调研制度,通过调研总结、制定措施、指导落实、督促检查等工作环节,各校在管理上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过去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转变。

红格校区内5所学校校长按各自学校特色,分管学区教学质量、校园发展、德育建设、安全保障等,把学校优势变为学区优势。

益民小学在学生安全保障管理上做得有声有色,学校在各年级开展身边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6年级3班学生易永超、陆林军提出,在上学路经的山坪塘、水库旁安装警示标志并建立学生相互监督机制的建议,不仅被全学区采用,还得到了当地政府支持。

在东区,第四学区联盟开展了管理干部培养特色工作,对联盟内其他学校选送的管理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锻炼,以提升学区联盟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市十六中学与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教育集团同属第四学区,也是一对携同发展体。十六中不仅派出管理人员到二十五中小学习管理模式,两校还共同创建联合办学模式:联办班第一学年在二十五中小校区就读,按照二十五中小的模式进行管理和教学,班主任由十六中老师担任,教学工作由两校教师共同承担,第二三学年联办班再回到十六中学上课。

“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仅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了大提升,前去授课的老师也得到了锻炼。”十六中校长黄利超说,联合办班为十六中带来可喜变化,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学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