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29期(总第304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真情为作文加分
■任天军
教学机智《教育导报》2017年第29期(总第3046期) 导报三版

一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是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的真情。目前,学生作文大多内容贫乏、语言枯燥,其中虽有章法技巧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缺少感情投入,所写内容常常虚构硬凑,呆板乏味没有生机。因此,在学生作文中,引导其说真话,抒真情势在必行。

一、多层次的情感培育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情感培育,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收到厚积薄发,真情表达的良好效果。

首先,充分利用文本进行情感培育。语文文本蕴含丰富的情感元素:有对祖国的爱、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有赤子之心、朋友之情、手足之谊;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有开怀的笑、号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愁;有诗歌的意境美、有小说的形象美、有散文的构思美、有议论文的说理美、有说明文的情趣美等等。可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元素,精心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其次,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培育。鼓励学生收看优秀的电视节目,帮助他们加深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思考和感悟。如用“动物世界”激发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用战争的惨烈来引导他们体味和平的美好,用禁毒宣传让他们懂得生命的重要,用违法犯罪的反面材料来激发他们对丑恶的憎恶和对正义的维护。

二、积累故事,增加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等,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文化的沉淀,是一个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古今中外历史沉淀的精短故事,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可以冶情,可以励志,一旦和年轻的心灵碰撞出闪光的火花,必将催生其美的追求,善的向往,形诸笔端,将是富有灵性而感人的文字。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

作文不是想出来的,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观察不是纯客观的搜集材料,而是用感情、意识、心灵去触摸事物的本质。如此,获得的感受才会独具匠心,真切感人。当然,我们在强调注重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健康的思想去思考。

同时,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留意生活,用心去感悟、思索,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这样,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的欢歌。

四、重视随笔,增加情感积淀

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在影响学生,牵引着他们的思维和情趣。引导他们细腻地品味、感受生活中的情感变化,用随笔捕捉这瞬间的灵感,记下自己最高兴、最激动、最烦恼、最疑惑的瞬间。随笔成为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成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从生活到随笔再到作文,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的过程,从而在作文中敞开心扉,流露真情。教师也能借此了解学生心理,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五、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创作欲望

学生只有融入到浓浓的情感氛围中,才可能畅所欲言。作为作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满怀激情的人,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调动起他们的写作情趣。

教师还可用动情的讲述、情文并茂的文章来感染学生;借助音乐,运用录像、课件等科技手段,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比如,让学生以“母爱”为题进行作文,老师先可动情地朗读《藏羚羊的跪拜》《那种温柔的爱戛然而止》等文章,再让他们欣赏描写母爱的歌曲,学生自然会进入最佳写作状态,通过联想、感悟,写出文质兼美之作。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