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0期(总第304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关注生命 关注成长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核心素养实践观察
■本报记者 倪秀
《教育导报》2017年第30期(总第3047期) 导报三版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 Key Competencies”。它最早出现在经合组织( 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从1997年开始,核心素养一词就开始进入教育领域,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

从建校初期与北京景山学校一起进行“十年一贯制”实验开始,成都市盐道街中学的教育改革实践与研究已经经历半个多世纪。2014年开始,该校又启动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系列教育改革,走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前面。在核心素养的校本实践上,称得上是先行者。针对核心素养,这所先行的学校究竟有怎样的认识和实践?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了盐道街中学。

理性认识,搭建校本实践立交桥

众多教育领域专家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颁布,象征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从此步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不只是课程目标,还是一种崭新的课程观。

这样的观念,在盐道街中学,记者看到了实践。从2014年起,该校先后开展了“基于学科课型差异的生命课堂导学模式研究”“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生命课堂导学模式研究”“着眼学生核心素养,深化生命课堂教改”等一系列研究,成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课堂校本认识体系。

“核心素养应该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改革之魂,是我国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升级版。”盐道街中学副校长卿平海说,宏观的框架在学校如何落地生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有校本化的认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盐道街中学的校本化认识是基于该校“整合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在学校实践中,通过优化学校课程体系、深化生命课堂教改、完善“三生”德育活动等,搭建了一座核心素养校本实践的立交桥。

在这座立交桥上,课程改革是最重要的一环。该校坚持“文化、课程、课堂”三位一体的理念,借力新课改,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重点和切入点,结合学校、学生、教师实际,将学校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别、八大领域,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从课程改革到教学实践,这之间的衔接则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课堂导学策略研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组都进行了分类教研,同时又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的渗透,构建了给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育目标体系。

而立交桥的另一环,则是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一场普通的升旗仪式,可能融入了诚信迎考、文明礼仪、宽容待人、爱国教育等微主题教育活动。一场节日活动,可能融入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盐道街中学以生命、生活、生存“三生”教育为宗旨,将人生观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等纳入日常德育,形成微课程体系。同时,促进德育与学科相互渗透,将德育与学科微型活动无缝衔接。

微课深研,培养教师核心素养

课堂改革的任何愿望和努力都离不开教师这个决定性因素。同样,如要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自身的素养发展便是其中的关键。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现实背景下有效实施?这需要因校而异,因校制宜,一校一策。

盐道街中学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课堂行动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优秀成果奖励后,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课堂导学策略”,进行选点深化研究。“着意学科核心问题的课堂目标导图”“着力学科核心技能的课型建模”“着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微观测”三个研究突破点,并以“着重教师核心素养的微课深研”为课堂改革的研修保障。

“微课深研,是我们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路径。”卿平海介绍,学校分别从人格修养、学习引导和教育研究三个维度,确定了教师立德树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创造性地提出“微课深研”的教师发展理念和模式,引导教师在微课堂、微课程和微课题的研究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人格影响力、学习引导力和教育研究力,从而不断地焕发教师自身的生命活力和建构教师自身的生命意义。

高中部语文教师易鸿给记者举了一个微课深研的例子:上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学生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中,为何要用“神游”。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易鸿发现在自己之前的教学中可能是忽略了,所以他就此进行了深研,最终带领学生明白,这是在表现人物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之间的矛盾。

“我们老师的核心素养,首先不能让课堂成为伪课堂。应该建设预设,注重生成。”易鸿说。

课程与课堂,推动学科落地

“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校本实践的主要渠道。”这是盐道街中学核心素养落地校本认识的原点。

在盐道街中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富有操作性的基于学科核心问题的整合性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足功夫。要求教师把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着眼点放在学科核心能力,着力点放在课堂整体性教学,以学科经验、结构化知识为基础,以学科思想方法为中介,以学科思维为核心,以学科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探究创新为最高表现。

而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盐道街中学的老师们也摸索出一套“1+ X”的模式:先深度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学科核心问题“1”;接着根据学科核心问题,分解设计子问题“X”;再根据子问题,直接生成学习活动序列;最后总结反思,迁移运用。

“整合性教学的关键技术在“1+ X”的问题设计。”卿平海举例说:如,“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有什么规律?“ X”: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体现了什么物理学科思想方法?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这样的设计,最终希望教师能抓住以思维为核心的学科思想方法,逼近学科灵魂,触及学生心灵。在这样的生命课堂,教师用教的智慧启迪学的智慧,使学生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

新学期开始,让盐道街中学学生们欢呼雀跃的选修课如约而至。“五彩光影”“可爱的生物”“悦阅读”等特色课程几乎在几分钟之内被“秒杀”。

“选修课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学校的个性化教育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能力施展空间。”卿平海介绍,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盐道街中学教师们根据《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课程方案》要求,高中开设了自主选修课程近30门,初中开设了自主选修课、活动课近40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生动而差异发展提供课程支持。

【核心素养的学科表达】

对核心素养的学科表达,盐道街中学的校本化诠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

语文

校本认识

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明确,针对其的解读就层出不穷。简单来说,还是落脚到众所周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扎根文本,守住语言学习之本,促进学生获得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在语文活动中,语文教师还应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和提升“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教学实践

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以“说”带动“听、读、写”;立足文本言语形式,深度解读文本内容。

数学

校本认识

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抽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相辅相成,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并不只是让学生去死背公式,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运用的全过程。最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教学实践

整合教材,吸引学生兴趣,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案。

英语

校本认识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实践

挖掘教材文本价值,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充分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提取细节信息”的阅读能力和文本之外的人文元素。

物理

校本认识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它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探寻物理新发现,验证物理概念、规律,并将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获取知识。

化学

校本认识

化学是创新实践的主流学科之一,更是有效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化学学科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构建化学模型、掌握化学技能,启发学生缜密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化学学科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验设计上创新,考虑环保、确保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

教学实践

设计探究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建模和形成思维。

生物

校本认识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最终让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和生活中实际现象相对应,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自己发现并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丰富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性思维。

教学实践

围绕核心能力,进行有趣而高效的课堂建模,并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政治

校本认识

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思想品德基础理论常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培养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正确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养成社会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育健全人格,弘扬民族精神,确立理想信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基础。政治学科应该提升学生理性思维和公共参与意识,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和理性精神。

教学实践

课前5分钟,学生时政播报;构建活动型课堂教学,开设选修课。

历史

校本认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解释、家国情怀5大方面。在学科教学中应该加强史料实证的培养,重点锤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为这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更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载体。历史学科中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打破常规,别出心裁。

教学实践

对历史史料的充分运用,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训练。

地理

校本认识

地理核心素养应是指一个人通过地理学习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与观念,能运用地理学的技能和地理思维来解决地理问题的内在涵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推断和评价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地理预测能力、运用地图能力以及读图能力等等。中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并从激发兴趣,引导探索,密切生活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实践

课堂内容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链。

(本报记者 倪秀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