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0期(总第304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互联网 +CDIO”:找到工程类人才培养新路子
《教育导报》2017年第30期(总第3047期) 导报二版
目前,工程教育存在着产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求贤若渴”,但工程教育对人才培养“力不从心”的现状。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工业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工程人才?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教研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实践从虚拟项目中走出来

最近,西南石油大学2013级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陈照云,在2016年自主创业的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与许多专业公司“PK”,成功拿下一家公司的保安机器人项目。对产品系统从创意、设计到实施运行的全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是陈照云能够中标的关键。

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要“量身定制”。然而,五六年前,在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这股“风”还没有刮起来。

“专业设立初期,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课堂上教的知识,学生到了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知识学校又没有教。”该校工业设计学科带头人陈波教授说:“企业不满意学生的工作状态,学生对学校也诸多抱怨。”

工业设计教研室的老师在进行大量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教育中的 CDIO模式,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 N-CDIO理念。

陈波介绍,目前,很多学校在实施CDIO时,只在学校内进行创意“ C”、设计“D”和实施“ I”,运行“O”则无法实现。即便采用项目式教学,也是授课教师自己拟定虚拟项目进行学习实践,没有达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下的真实工程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新的模式能将“互联网+”与 CDIO嫁接,以真实项目为核心,搭建了学校、企业、社会3个层次的培养平台,让学生从传统的虚拟环境实践中走出来,参与到平台提供的实际的项目运作中,提升实践能力。教研室主任张旭伟说,它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与项目走得更近。

多项举措让学生练成“真功夫”

为了给学生寻找实习基地,教研室老师亲自到企业进行“游说”。经过多年努力,从起初的屡遭拒绝,到现在与22个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成立海尔创客实验室和成都双虎家具创新实践中心,学生实习实践有了保障。

此时,校企合作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引起了教研室的重视。“很多时候,实习都是打杂,根本没有办法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实践中,主要原因是企业怕泄露秘密。”教师李陵说。

为了打破这堵墙,教研室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以学生能力带动企业利益,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为了让学生练成“真功夫”,教研室改进了作业方式:所有大作业和结课作业必须和专业竞赛,或是老师的设计项目有关,避免布置的作业与社会发展脱节;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与老师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学习和互动;优秀的学生可以进入工业设计工作室,参与更高规格的产品设计。

同时,教研室还与企业共建课程。成都浪尖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勇给学生上过《企业项目实践课》,课程运用“案例式”教学模式,以企业模式进行项目实战训练,让学生在课堂内体验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

“不计成本来校讲课,不仅是来培养人,也是来物色好苗子。”唐勇说。

教研室还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们分批次到设计公司和企业生产车间“回炉”学习。

集纳三方资源让学生实践更深入

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后,如何有效整合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资源,在N-CDIO理念的指导下,教研室又向前迈步:构建 N-CDIO工程教育平台。

该平台集纳了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资源,教师、企业和社会组织可分别在平台上发布项目,注册的学生可以进行项目申请,申请过程如同“闯关”。

教师彭艳芳介绍,学生要先申请参与老师发布的项目,在学校平台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实践训练,依据成果进行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才有权限参与到企业合作类项目,或者是政府支持项目、学校双创项目、社会众筹项目。各层级平台都有学校作为中介进行监管。

N-CDIO平台利用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将各个层次的 C、 D、 I、 O有机地管理起来。对于校企和学生自主申报的项目,特别是对于企业上市产品,其后期的销售、客户服务、产品改进等过程,都被平台记录下来,学生可以从中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陈波说:“学生作为主角,学校作为导演,设计项目作为剧本,企业作为舞台,让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社会日益接轨。”

近两年,学生通过 N-CDIO平台参与企业项目,创新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部分学生实现了创新创业的理想。该成果应用到机电学院其他专业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