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2期(总第3049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如索玛花一般怒放
——美姑县民族初级中学教师蒋艳和“女子班”的故事
■本报记者何文鑫鲁磊
大小凉山彝区教育采访纪行·人物《教育导报》2017年第32期(总第3049期) 导报四版
因为一场大雨,2016年暑期,美姑县民族初级中学“女子班”毕业生的聚会又被推迟了。

相识10年,这场没有男性的聚会于“女子班”的师生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从2007年开班算起,这个全部由彝族女娃组成的班已经走过长达10年的路了,而蒋艳也已开始了她第十一年的班主任工作。

蒋艳记得,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有29人去了西昌继续念高中,余下的也在本地上高中或去了职中,无一人辍学。去年高考,从“女子班”毕业的学生还有被某医科大学录取的。在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凉山州,这称得上一个奇迹。

在大凉山,杜鹃花分布广泛,它在彝语中又被称为索玛花。因为花色洁白中透着粉红,索玛花有着“高山玫瑰”的美誉。“女子班”的孩子们正像这高山玫瑰一般,10年之间,她们在大凉山如火如荼地绽放。

如今,她们都在满心期待着相聚的到来。

彝区女娃上学的年龄变小了

“以前女孩子10岁可能才上小学,而现在班上最小的初中生才12岁。”当“女子班”班主任10年,蒋艳明显感受到班上女娃的年纪越来越小了。

2007年,加拿大福慧教育基金会在美姑县资助成立“女子班”,专门招收彝族女生。基金会提供生活费和服装费等。初中毕业后的学生,愿意继续读下去的,基金会便持续提供资助。

美姑县民族初级中学第一届“女子班”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招收的,从第二届起只招收初一新生。学校老师分组下乡到每个村去招考,招上来的学生整体上比其他班学习底子好。

“女子班”名额有限,需要考核。根据基金会的规定,招收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年龄不超过14岁。这给招考老师着实出了难题,因为35个乡镇中,优秀的彝家女孩远超过50个名额。

“彝区女娃娃上学年龄通常偏大,招考时发现超龄但又特别想上学的,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去向基金会申请,但也不能超过15岁。”聊起以前有女孩因年龄问题而错失上“女子班”的机会,蒋艳甚是惋惜。

让蒋艳感到欣慰的是,最近几年,由于政府教育投入和资助力度加大,小学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加之家长观念的转变,彝族孩子上学的年龄都提前了。

“年龄小,住校时的起居很多时候都需要老师指导和留心照顾。”蒋艳口中抱怨累,脸上却乐开了花。

也有例外。上学期一个19岁的女生来找蒋艳,她知道自己已经超过入读“女子班”的年龄,只想旁听。

蒋艳了解后得知,由于多重原因,这个女生从未上过学。蒋艳本来想帮她联系普通班的,这下只好放弃。过去几个月了,聊起这事,蒋艳仍觉难受。

女儿家的心事得靠眼睛猜

前几天,班上一学生前来“告状”,说生活委员给她打的饭菜很少,不公平,肯定是在“整”她,为此还当着蒋艳的面哭起来。

蒋艳与生活委员交流,重申了既是姐妹又是同学的交往之道,“要照顾年龄小的,身体差的,而且班干部要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赢得全班同学的认可和尊重。”蒋艳又找“告状”女生谈心,一面安抚她,一面将心比心地告诉她,人会受情感影响,很难一碗水端平。并问她,如果是你当生活委员能否做到绝对公平?

“不能,我可能会多打点跟我关系好点的。”该女生回答。

暂时的矛盾化解了,然而蒋艳却常常为此头疼。“一个班全是女娃娃,她们都心思细腻,又爱背后说同学的闲话,经常发生纠纷。”蒋艳说,有时还因为来自不同的乡镇而互相看不起,引发吵架。

生活中有了矛盾或者遇到难处,女生往往不愿意说出来。往往等到出事了,蒋艳才知道,而且还得先从旁的同学那里打听。久而久之,练出她的一双慧眼,以此揣测女儿家的心事。

每次上课,她都要先花数秒扫一下全班女生的脸,因为蒋艳早已看透她们的“套路”:即使嘴上不说,脸上的表情也憋不住。

去年,班上的小曲(化名)上课时老是发呆,成绩也直线下降。蒋艳的眼睛发现大事不妙。给小曲家里打电话想问问情况,结果没人接,这可急坏了蒋艳。

经过多方打听,原来是小曲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天真的小曲以为父亲快死了,自己读书也没有什么价值了,急着回家照顾父亲。

蒋艳告诉小曲,生病很正常,自己学习好了,自己以后能有好的未来就是对父亲最好的安慰。小曲这才缓过来,心神重回课堂。

激励成了最好的管理方式

女生扎堆,年龄参差不齐,除了要看懂她们的心事,日常生活中多加关心,作为班主任,蒋艳还需要懂得如何有效管理班级,激发她们团结和奋进。

四五十个女娃刚来学校,每天早上蒋艳会带着她们跑步,既锻炼身体,又能激发斗志。前两年,美姑县新修了环城路,跑下来得四五公里,汗流浃背。“但学生大呼过瘾。”蒋艳说,慢慢地,自己年龄也在增大,吃不消时也坚持和她们一起跑,这样能促进师生彼此的了解。

为了摆脱期末考试只奖励前几名的局限,蒋艳设置了成绩保持奖、进步奖、单元检测奖等多种类型。

“在我们这里,孩子们要是能考80分已经很不错了,再往上提升空间小,所以能保持也应该鼓励,不然学生就觉得没劲了。”蒋艳说,进步奖则是激励学困生的法宝。

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获得相应的奖励。虽然奖金少,但是每次上台,获奖者都要说几句,全班同学还给她鼓掌,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形成带动作用。

蒋艳也通过激励来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她在操行分上下功夫,拾金不昧要加分,内务整理优秀要加分,个人清洁搞得好也要加分。集腋成裘,这些分累加起来,期末就可以换算成相关评语和奖金。

关心加有效管理,使得“女子班”学生的面貌迥异于其他班级,她们自信,笑容更灿烂。每次福慧基金会到学校考察,看到彝族女娃的成长状况,很是满意,点名下一年必须还得蒋艳当班主任。

“那是肯定的!除了她还有谁嘛。”校长阿卢体哈满面笑容地回答。

课间操时,“女子班”的专属班服十分亮眼(何文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