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4期(总第305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不要低估 学生的能力
■赵洪琴
《教育导报》2017年第34期(总第3051期) 导报三版

我在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一课时,总对课文中的逻辑百思不得其解——“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与“向导把幼龟直接引向大海”的结局不都一样吗?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同样的问题来,我该怎么处理?我反复阅读教材,查看教参、教案,也曾向几位教师请教,大家众说纷纭,没有令我满意的解答。

离上这课的时间越来越近,困扰我的问题仍没有解决。如果学生果真提出这个问题,干脆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孩子们去思考吧。正如我所料,课堂上,一位学生果然提出这个问题。我首先对他进行了一番表扬,说他是位细读书、爱思考的孩子。孩子们听了我的这番表扬,立刻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是啊,无论是让嘲鸫叼走幼龟“侦察兵”,还是让向导把它抱向大海,幼龟侦察兵”都是不返回龟巢的,都同样会使巢中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因而结队而出”,进而成为“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学生用渴求的眼神望着我,似乎想从我这里得到答案。我笑而不答,对孩子们说:“大家反复默读课文,先思考,然后互相讨论,或许你们自己就能找到答案。”孩子们立刻静下来看课文,还不时地用笔勾画,相互小声地讨论起来。

一孩子这样解释:我觉得“侦察兵”在地面遇到危险时通过超声波或其他我们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来迅速传递给巢中的幼龟,让它们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决定能否平安进入大海。另一个孩子马上举手反驳:我不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据了解,幼龟不可能发出超声波来传递信息,但幼龟能不能发出其他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就不得而知了。第三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我觉得“侦察兵”在被嘲鸫啄时,应该会拼命挣扎产生动静,嘴里同时可以发出危险的信号,把外面危险的信息迅速传递给巢中的同伴,这样就会减少伤害。第四个孩子这样说道:“我们不能以‘侦察兵’是否返回龟巢来确定外面安不安全。它被嘲鸫叼走前,一定会有殊死搏斗,不可能轻易就让嘲鸫叼走,它与嘲鸫的决斗足以让龟巢里的同伴得到外面危险的信息;而正因为有我们人类的参与,它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所以,我们人类最好还是不要干预它们的生活。”……

我为之一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几天的困扰终于迎刃而解,教学继续进行着。

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让孩子们自己发挥想象,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才是对孩子们最好的锻炼。

(作者单位: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