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4期(总第305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培养习惯从细节抓起
■王建全
《教育导报》2017年第34期(总第3051期) 导报三版

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从细节抓起。

第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我通过三个途径展开:一是讲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唱国歌,让“祖国在我心中”的意识入脑入心;三是挖教材,利用教材内容开展爱国教育,让爱国情操在学生心中萌芽。

第二,培养学生的孝顺品质。中华民族最讲究传承“孝”道,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不胜枚举。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并孝顺自己的长辈,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学会说话。即学生面对家长时,说话的语气、表情、态度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记住长辈的生日,用自己的言行把“爱”传递给他们,并向学生灌输“自己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这个观点,让他们感悟母爱的伟大;学会就餐,严格要求“餐桌上让长辈先动筷”;学会感恩,经常组织“我为爸妈”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里给父母减减担子,帮父母做做家务等。

第三,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了让学生知道端端正正做人的重要性,每接一个班,教给学生的第一个字总是“人”。讲起源,教写法,品含义。让学生懂得一撇一捺,只有站得稳、行得端,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有了立足之根本。古人常说,未曾学艺先识礼。我常常告诉孩子们,我希望把你们塑造成一个“人”,先做好人,再学知识。为了拉近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向他们赠送“无诚信者,人皆弃之”的古语,学生在慢慢地感悟中,促进了诚信、团结、创新、竞争的优良班风的形成。此外,我对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也有诸多要求。如公共场合守秩序、公交车上谦让些、与人交谈要得体等等。

第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班上,我对乱扔乱吐,不注意清洁卫生等现象坚决杜绝,在这些方面讲得特别多,也规定得较为细致。为了使学生很好地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我以身作则,并与他们约法三章,谁违反规定,谁扫教室一个月。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有一次,我正在上课,有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好像吐了口水。”这可是一个大罪名啊,若是事实,按规定我就得扫一个月的地啊。当然,后来事实证明我确实没有吐过。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孩子们相互监督的意识却在不断增强,从此,班上的清洁卫生保持得特别好,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这些点滴小事,也许微不足道,但我认为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